最好在蓝星的人口达到150亿极限之前,就实现太空移民10亿以上,日后每年额外增加的人口,就是往太空中移民的人口,从而减轻蓝星的压力。
但……
每个人口100万左右的移民成本,成了挡在面前的一道大难题。
因为成本过高,对移民太空的门槛要求也较高(得有本科以上学历,没有宗教信仰,以及家庭条件较好,至少会两种通用语言)……实际成功移民到太空中的,截止到2050年,只有50万不到。
如何才能加快这个进程?
这事得靠蓝星第一帝国。
因为蓝梦欣也拿出了超过2万亿,在喜马多雅山脉的南麓,同时修建两条电磁发射轨道,且长度达30公里,高度达10公里,航天飞机弹射出的速度达到15马赫,最大运载量为20吨。
且弹射的频率能达到每天100架次,乘以2,也就是200架次,效率是夏国那条电磁弹射轨道的10倍。
假设每个架次运载100天,那么每天至少能送两万人上天。
此外新型航天飞机的使用成本,也降低到了非常惊人的1000元/公斤。
太空移民的门槛,也降低到了每人20万左右。
这宣告星际大航海的时代,真的要到来了。
徐明便对面前的陈翡曼说道:
“蓝星的格局,终究是比较小的,再怎么努力,也有一层天花板挡在那里,只有无垠的宇宙,才有无穷的发展机会。”
“单就月球上矿产资源的总价值,就超过了800万亿元,但这款领地已经基本被夏国、灯塔国给平分了,其他势力需要获得许可,缴纳税收,赚的只是个辛苦费用。”
“火星的重力系数比较大,矿产资源的总价值,超过1000万亿元,但运输成本很高,又因为淡水含量稀少,只能容纳100万左右移民,作为低价值定居星球使用。”
“当然,如果有人愿意花超过50万亿,在火星表面,也建造一条电磁弹射轨道,发送开采出的各类资源,哪怕火星开发也将有利可图,只是要拿走1000万亿的矿产资源,至少得投入100万亿至200万亿的投资成本,不是足够庞大的实力,根本啃不下这块鸡肋般的蛋糕。”
“最后可以盯上的,就是小行星带那超过50万颗以上的小行星了。”
“这些小行星的直径,一般在100米到950公里之间,有大量的数量超过10万颗的直径10公里至50公里之间的小行星,都具有很高的开采价值。”
“比如最大的谷神星,直径约950公里,呈现为椭球形,而且内部蕴含大量的水分,光照较为充分,可直接改造为宜居星球,如果不进行改造,而且把它里面的矿产资源全部开采出来,总的价值,不会低于300万亿元,且开采成本较低,利润率至少会在60%以上。”
“另外那些直径10公里至50公里不等的小行星,价值在1000亿至10万亿之间,而且完全有可能碰到钻石行星,储量超过千吨的黄金行星,或储量百万吨的铀行星、稀土行星等等。”
“不过我认为价值最高的,应该是块头最大的谷神星,它不仅大,而且距离较近,内部有水,光照强度尚可,且再过五年它就会距离蓝星很近,航天设施一年左右就能抵达。”
“所以蓝梦欣就搞了一个《采矿城市计划》,打算先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发射100万吨的物资进入太空之中,建造一座中型的太空城市。”
“这座太空城市的主要使命,就是为了开发谷神星的矿产资源,故而将携带10万的人口,大量的采矿设备,用时两年时间,抵达谷神星的附近,成为环绕谷神星的一座卫星城市。”
“接下来的二十年时间,这座太空城市,会想办法把谷神星开采个一干二净,会每年有十艘专门的货运飞船,运送10亿吨的矿产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