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这个问题无法解决,这个年代国内对于半导体芯片的需求太低了,毕竟连温饱问题都还没有彻底解决,国家又怎么会把有限的经费用到这种地方。
这时不要说有没有远见的问题,参考海军必须忍耐,空军也要节衣缩食,有限的经费要全力发展东风陆运和东风海运,就能知道眼下能否活下去才是第一位。
现在就算把用于教育和基建的钱都拿去搞光刻机,然后神奇的超越了尼康成为世界第一。
但如果人家不买,你难道能自己消化吗?
现实是搞集成电路,造芯片,不光要一台光刻机而已,而是整个光刻技术领域都要达标才行。
但就算光刻技术领先世界了,设计芯片所需要的人才和一系列工具、实验平台你有吗?特种化学气体和光刻胶你能造吗?设计完了芯片你又怎么制造呢?
这些上游和中游环节都不考虑,那最简单的下游封装环节能完成吗?
假如这些环节西方都不对你封锁,让你用沙子造出了芯片,这时又要把芯片卖给谁呢?
这个位面的中国有了新联想和黑山集团,但去年也就让全国引进电脑的数量增加到一万五千台。
这么一点市场怎么来养活半导体领域的几十个上游产业,还有数百个下游产业?
吴杰上辈子也很遗憾,他们没能在八十年代的半导体快速发展初期紧跟上世界的脚步,以至于总体经济上来后在各个高精端领域都被美国制裁打压。
但这个时代的现实是中国的老百姓连一台黑山电器出产的黑白彩电,也只是一小部分家庭用来结婚才舍得买,才买得起的三大件。
所以别说电脑这种东西了,连收音机都没有完全普及呢,这种国情盲目去发展半导体,那才是上层失了智呢。
林耀东的联想完全是作弊下才有的成果,正常情况下这个时代搞一行就只能当代理,只能当买办,当然一当就是一辈子绝不合理。
但既然是作弊了,自然不能根据正常的国情来发展,否则穿越一趟还有什么意义。
所以从去年开始,数家正在面临经费裁减的光刻技术研究所,就被陆续割给了联想旗下的子公司“稚圭光学”,而该公司便是负责光刻技术领域的研发。
至于为什么叫这个名字,自然是取自“凿壁偷光”典故,那位穿壁引光的少年匡衡,字正是“稚圭”。
不仅如此,林耀东几乎把目前国内的半数光刻技术人才都收拢到了旗下,为的就是趁日本人在光刻技术,特别是光刻机独霸天下的时间,他们跟在后面凿壁偷光,悄悄地跟上领头羊的脚步。
这个领域难就难在这一点,其实大部分半导体领域都差不多,几乎都是赢家通吃的结局,并且更新换代的速度非常快,一步慢的后果很可能是变成慢十步。
中国的光刻技术在八十年代,老实说还勉强能看到一线队伍的背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