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张书堂打算的拉拢南阳诸位大臣的事情,自然是交给了张一山去办理的。
此时的张一山早已被崇祯封了一个轻车都尉的正三品的闲散职位,这个职位虽然是不掌兵的,但是,以正三品的武将身份,加上此人是张书堂亲身父亲,自然是足够的资格与南阳一众大佬平起平坐了。
这个时候,就算是在没有眼色的文臣,也是看出了实权武将已经是越来越受到皇帝的倚重了,更何况是在北方立下了大功的张书堂了!
张书堂在光化城边上,遇到了王在晋一行。
王在晋竟然是亲自站在道左相迎,这倒是惊得张书堂急忙下马。
“王阁老折煞末将了!”
张书堂未语先笑,先行弯腰行礼。
王在晋仔细的将张书堂看了又看,才是笑着将他扶起。
“只恨老夫年迈,若不然,倒想是亲自提着三尺青锋,追随伯爷身边,做一冲锋陷阵的小卒!”
“老大人千万不可如此!”张书堂伸手将同样弯腰行礼的王在晋扶起。
只是这个白发苍苍的老人,竟然坚持着对张书堂行了礼,才是在张书堂的搀扶下,起了身。
“此,不为别的,只为天下苍生尔!”王在晋长叹一声:
“伯爷在边关,实在是涨了我大明的声威,若不是将军,我朝还不知道有多少老父母看不到子女,有多少儿女无法孝敬双亲啊!”
张书堂笑着谦虚几句,然后才是疑惑道:“老大人不是颐养天年了么,为何却是来了这光化?”
光化就是后世的老河口。
此地正在襄阳之北150里处。
若是说了这光化,倒是没什么人知道,但是若是说了丹阳,这个楚国古都,知道的人就多了。
当初第一代楚子正是在光化境内,建立了王城的。
那出名的张仪,正是在这里说服了楚王,然后背叛了六国联盟,与秦国结盟,最后却是得到了一个六百里是虚假,只有六里地的说辞。
甚至,最后便是连楚王也是被掳走到了秦国,在之后,就是被秦国灭了国。
还有那个伍子胥正是出生在光化境内,当然,后世割让给了谷城。
此地在汉水东岸,正是处在伏牛山与秦岭的余脉边缘地带,扼守宛襄大地的正中腰,地理位置上很是重要的!
此时,这光化城内,早已有了郧阳营的驻军。
诸地便在一个叫做百花山的脚下,后世的这里正是叫做都司。
这都司,正是大明地方守备的一级的。
张书堂将王在晋请入了都司营地,然后奉他上座之后,才是询问道:“老大人此来,必然是有所指教吧!”
“指教谈不上!”
王在晋哈哈一笑:“老夫倒是想要看看,这一撅五明王的张书堂究竟是一个什么人物!”
张书堂哈哈一笑:“怕是让老大人失望了,晚生只是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儿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