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了三分钟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先前那个跳出来的歌手冷笑一声:“会拉小提琴了不起啊?就像谁不会古典乐器似得!”
这哥们倒是也听出白君文的小提琴是专业级水平了,没敢把白君文当外行。但这歌手说完话,白君文甚至连看他一眼的兴趣都没有,直接翻了个白眼,把琴挂回墙上。
这时候,旁边已经有另外一个歌手满脸通红的在拽那个说话歌手的衣角了:“哥们,别丢人了。这不是他会不会拉小提琴的问题。他刚才拉的曲子不是经典曲目。”
“不是经典曲目又怎么样……”那个歌手开始还有点不服,前六个字突然明白过来了,后面几个字的声调顿时就像一脚急刹车踩到了底似得。
什么叫不是经典曲目?在古典音乐演奏中,不是经典曲目的意思,基本就等于——“他自己写的”!
在这个世界的音乐圈里,一直流传着这么一条鄙视链:
搞乐理研究的鄙视搞古典乐演奏的,觉得这帮lowb食古不化,就知道抱着古人那坨东西不放,交响乐四个乐章,钢琴奏鸣曲三个乐章,几百年了一点变化都没有!毫无创造力,不配被称为“音乐家”!
搞古典乐演奏的鄙视搞摇滚的,觉得这帮lowb不懂音乐世界之广阔,成天就知道抱着自己那点小思想跟喝了硫酸似得吼得嗓子发哑。
搞摇滚的鄙视搞流流行乐的,觉得这帮Lowb连自己的思想都没有,成天就知道情情爱爱,今天恋爱明天失恋,腻歪的让人恶心。
搞流行乐的鄙视搞民谣的,觉得这帮Lowb就是一群草台班子,连成熟制作都没有,配不上“音乐圈”这个高大上的称呼。
搞民谣的一边觉得自己逼格其实挺高的,奋力从这方面反鄙视搞流行乐的,一边又跟搞流行乐的一起鄙视唱嘻哈的。
虽然这条所谓的“鄙视链”平常也就是圈内人的笑谈,你真说一个全国知名的流行乐歌星跟一个在路边贴小广告教钢琴的穷酸钢琴师摆在一起,怎么也轮不到穷酸钢琴师来鄙视前者。
但鄙视链这种事情,也没几个人能全不在意。正所谓无风不起浪!君不见就连谭晓雅这个级别的明星,在个人演奏会的时候,也要加上一曲巴赫来提升逼格吗?这个世界的音乐圈就这样,这条鄙视链大家都默认,于是不存在也变得存在了!
而白君文刚才那首小提琴曲如果是他自己写的,那他在这条鄙视链里的地位,就已经是介乎于“古典乐演奏”和“乐理研究”之间了。妥妥的顶级掠食者!
这屋子里的歌手呢?有一个算一个,就没有能爬出鄙视链下三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