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开始的时候,高校还能给华威带来一些新的技术,比如ISDN是和北邮程时端教授合作,ATM是和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周代琪教授合作。
但后来,华威的技术开发远远领先于各高校,这时,华威和高校的合作仅仅是人才的培养了。
当然,华威大批的人员还是从社会上招聘。
刚进去的时候,很多开发人员都不知道交换机是怎么回事,就边学边干起来。
那时华威员工每人手边都有一本程控交换机的国内规范,因为那本书是红皮的,于是被戏称为“红宝书”。
这个时候的华威,不管硬件还是软件,开发水平都很低,干到哪算哪,最高目标就是能打通电话,交换机死机是家常便饭。
因为产品质量一般,公司现金流一直紧巴巴,最困难的时候,华威的工资只能发一半,一到公司发年终奖的时候,就有好多人辞职,在财务部门口排长队领帐上的工资。
不过华威尽管没钱,但也决不拖欠辞职人员的工资。
辞职员工拿到的钱比他们想象的还多,这一点对稳定人心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还有一个问题是深城户口问题。
华威是民营的小公司,不受政府重视,深城户口名额很少,华威只有少数几个核心人员有深圳户口,大部分员工都要每年去办暂住证。
深城查得又很严,经常有保安半夜敲门来查证件。
没有证件的会被抓到东莞的樟木头去,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华威都会派人去派出所捞人。
而且这个时候,华威面临的最大一个问题,就是C&C08交换机迟迟出不来。
C&C08交换机在中国通信史上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甚至是华威崛起的基石。
为了研发这款产品,任正斐甚至借了高利贷,利息高达20%~30%。
根据当事人回忆,当时任正斐就和华为的干部们说:“这次研发如果失败了,我只有从楼上跳下去,你们还可以另谋出路。”
华威的销售很厉害,在C&C08交换机还没开发出来的时候,已经为第一个交换机找好了开机的地方--江南省义乌。
但交换机非常不稳定,呼损大,断线,死机。
原本计划五六月就准备开通的,一直拖到十月份,华威实在扛不住了,只能赶鸭子上阵,首先就是在浙江义乌完成了开通。
还好邮电系统内部对这款中国自主研发的产品还是表示了很大的期望,也给予了很大的容忍空间,并没有过分挑剔,反而给了很多的改进意见和建议。
华威也耐心地听从了这些建议,进行了产品改进。
1994年,C&C08交换机全面通过粤省邮电科学研究院测试鉴定,并在当年首都国际通信展上首次展出。
同年,第一个超万门的C&C08交换机在江苏邳州开通,11月通过省局鉴定。
1995年,C&C08交换机通过邮电部的生产定型鉴定。
也就是这一年,中央提出了“村村通”计划,给C&C08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