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蔡京又被赵佶请出来第四次任相,确实是给了一些人期待,他们希望执政经验丰富又取得过不错战果的蔡京可以扶大厦之将倾、挽狂澜于既倒。
可蔡京此时年已八十,已“目盲不能书字,足蹇不能拜跪”。
这样的蔡京,是不可能胜任繁重的宰相工作的。
于是,凡需蔡京所签署之文件,蔡京皆让蔡绦来处理,甚至连上朝奏事也由蔡绦来代替。
之前一直不受重用的蔡绦,突然间摸到大权,还是宰相这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权,不免有些飘飘然,甚至有些趾高气扬和耀武扬威,不将任何人放在眼里,这其中也包括白时中、李邦彦、蔡攸等其他宰执。
而且,蔡绦每次上朝,侍从以下皆迎揖,呫嗫耳语,堂吏数十人抱文书以从,搞得排场特别大。
蔡绦如此做派,引起一众大臣的强烈不满。
其中最为不满的是白时中和李邦彦——他们身为宰执,但几乎没有处理任何公务的权利,他们只能按照蔡绦签发的文书来处理事务。
而对此更加不满的是蔡攸。
蔡攸不仅不满,还无法容忍自己这个一无是处的弟弟踩在自己头上。
虽然朝中大臣对蔡绦畏之如虎,但蔡攸不怕,他根本就没把蔡绦这个小弟放在眼里,他一直正在暗中寻找搞掉这个小弟的有力证据。
而搞掉蔡绦,就可以逼退蔡京,他蔡攸就有希望爬上宰相宝座。
蔡攸对宰相宝座可是觊觎已久——他并不满意只当枢相,宰相才是他的终级目标。
李邦彦等人这时也趁机煽风点火,极力挑拨蔡攸与蔡京、蔡绦之间的矛盾,他们希望能借蔡攸之手来打击蔡绦的嚣张气焰。
没错。
在此关键时刻,赵宋的权臣们,对国家所面临的重重危机竟熟视无睹,全部心思都专注于内斗、夺权与争宠上。
而此时,赵宋的形势极为不好。
等得到燕云的喜悦过去之后,赵佶君臣才愕然发现,因为他们之前没有注意治理燕云地区,现在的燕云地区已经成为他们大宋沉重的包袱——所有燕云驻军以及政府机构的给养,尤其是粮食,都必须依靠赵宋朝廷来解决。
没有办法,赵佶君臣只能令河北、河东、京东等地往燕云地区(尤其是往燕地)运粮,让几路的转运司官员想办法保证燕云地区的粮食供应。
而各路转运司官员又将燕云地区所需粮食的数额分摊到民众头上。
关键的关键,由于缺乏运输力量,各路转运司官员还特别要求民众必须将粮食运送到燕京缴纳。
也就是说,你光交粮食还不行,还得把要交的粮食送到燕云指定的地区才可以。
如此,运输成本自然是巨大的。
往往,为了运送一石粮食去燕云,沿途运费要花上十几石甚至二十几石粮食。
这给民众带来了极大的困扰,甚至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