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李白最喜欢的还是孟浩然啊,两人经常一起游山玩水共同创作诗词,他一生送给孟浩然的诗是最多的。
还有很多本来不够资格史上留名的人,最喜欢结交文人,就是指望着这些文人能写一篇诗词歌赋什么的送给自己。
万一这首诗词非常经典自己也能跟着史上留名。
最成功的莫过于汪伦了,把李白舔的很舒服,然后就随着一首‘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在史书上留下了自己的名字。
武士彟虽然是个商人,但也有一定的文学功底,很容易就能判断出一首诗词的优劣。
就岳山写的这首诗,绝对名垂千古。
这就是千古佳话啊。
当然了,就算没有这首诗词武士彟也一样能名垂史册。以一个商人的身份起家,资助李渊起兵造反,因功晋封开国公还担任过宰辅。
这些事迹足够他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只是没有人嫌自己身上的美名多的,同样是史上留名,风评可是千差万别。
武士彟不知道自己死后风评是什么样的,但他相信有了岳山这首送别诗,将来编撰史书的时候那些文人对他武士彟也会笔下留情,多用一些比较正面的词汇,让他的风评更好一些。
毕竟文学梗和文坛美事是所有读书人共同追捧的佳话。
即便刨除这些功利的想法,这首诗表达的离别之情也非常的真挚,非常的感人,确确实实让武士彟很感动。
因为他是李渊的死忠,玄武门之变后就迅速被边缘化,以前所谓的盟友好友也基本都断绝了往来。而岳山却默默的为他写了如此情真意切的一首诗……
两项一对比,就显出了岳山的这份感情是多么难得。
原本他痛恨岳山策划了玄武门之变,见了这首诗,他的想法就变了。
玄武门之变决定性因素还是皇权之争,他们这些当臣子的不过都是棋子。再说大家各为其主,也怪不了岳山。
再说这件事情已经过去十一个年头,李世民已经坐稳了皇位,还打败了匈奴,已经展现出了盛世的苗头。
且太上皇都已经原谅了李世民,他这个做臣子的就更没有必要死守着那一点不甘和仇恨,把自己搞成孤寡家人了。
总之这一首诗就像是一架桥梁,让武士彟和岳山重拾友谊……嗯,尽管之前他们之间的友谊也并不深厚。
但无所谓了,有这首诗在谁敢说他们的交情不深?
最终,一个人因为误会,一个人装傻充楞,武士彟和岳山两人瞬间就摒弃前嫌成为了铁哥们。
隔阂消除,两人聊的也是非常愉快。
但在聊天的过程中岳山总觉得自己好像忽略了什么重要的事情,可又想不起是啥,最后只能认为自己想多了。
两人一直聊到大中午,吃过午饭又聊了一会儿武士彟才告辞离开。
等他走后岳山一个人坐在家里思量了一下这件事情,也觉得世事无常,谁能想到两人会阴差阳错因为一首诗成为朋友呢。
不过不管怎么说吧,结果总归是好的。
虽然武士彟已经被排挤出权力中心,而且貌似也活不长了,但总归是个朋友。而且这样一来他岂不是可以光明正大的让武则天喊他叔叔了吗。
不对,武则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