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训斥了他们的不臣行为,然后表示天朝上国宽宏大量在给他们以此机会,并赐下大唐倭奴国王印。
新罗百济耽罗岛等国的使节团则递上国书,表示了臣服之意。
对他们李世民的态度就比较温和了,说了一些安抚的话,至此这件事情才算告一段落。
朝会结束,刘仁轨单独去见了李世民,汇报战况和战果并回答各种问题。
对于棣州海军以数百人伤亡的代价就全歼倭奴国水军,李世民非常高兴,连连夸赞刘仁轨是世之名将,夸岳山有眼光收了个好徒弟。
当听说佐渡岛被拿到手,他那叫一个高兴,这里的金矿他可是觊觎很多年了。兴奋之下,中午还留刘仁轨吃了一顿御宴。
一直到下午刘仁轨才从皇宫出来,但又直接去了枢密院。
大将作战归来,同样要给枢密院做全面汇报,同时也要给枢密院提一些建议。
毕竟海军对于此事的大唐来说还是新事物,有太多的东西需要探索总结。刘仁轨作为当前海战经验‘最丰富’的将领,他的意见经验自然是枢密院迫切需要的。
其实在回来的路上他就已经在这么做了,索性他不是那种大字不识一个的草根将领,而是饱读诗书的儒将,能准确的把自己的经验描述出来,甚至还能举一反三。
只是一场远途奔袭战就给他总结出好几万字的经验来。
不过在最后他提出了一个建议让枢密院接待他的那些官吏都感到头大,只能把李靖请了过来。
“你说想把火炮放到船上?”李靖严肃的问道。
“对,其实这个试验之前我们就有在做,还打造了一艘装载了五门大炮的战船,效果非常强大……只要速度能跑起来拉开距离,这艘炮船几乎没有敌手。”刘仁轨道。
“后来为什么不继续研究了?可是有缺陷?”李靖问道。
“是的,这些大炮的后坐力太大,几炮下去就能把甲板震碎,我们想了很多办法都不行。后来有工匠提醒我,说可以从大炮身上着手,设计出后坐力比较小的大炮。”刘仁轨道。
“哦,你没有把此事告诉岳候吗?”李靖问道。
“讲了,但老师说火炮乃头等利器即便是他也不能随意插手,而朝堂诸公对海军并不重视,就算他提议也没用。”刘仁轨无奈的道:
“老师说只有等海军表现出应有的价值,朝中诸公开始重视海洋的时候,才有可能说动朝廷研究专用于海船上的火炮。”
“我相信现在时机应该已经成熟了,所以冒昧提出这个建议,希望枢密使能重视此事。”
李靖点头道:“岳候所言甚是,火炮事关重大一直由圣人亲自掌管,即便是我枢密院都无权过问。”
“以前你提出这个建议必定不会通过。但现在情况局势转变,朝廷开始重视海洋,或许你的建议能通过也说不定。”
“这样,你写一份详细的炮船报告,到时我和岳候一起去见圣人。”
刘仁轨高兴的道:“谢枢密使,折子我早就写好了,明天就给您送过来。”
把公事忙完之后,刘仁轨才去拜见岳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