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是字模的大小出现差别,再在这些字模上刻字也会出现差别,后续往底盘里拍字模的时候也会有肉眼上的误差。
这些细微的差别叠加在一起就成了大问题。
这还只是论语第一篇,要是史记这种大部头,工作量变大了误差也会变大……再加上或许还有别的缺点好没有暴露出来,难怪原本的历史上活字印刷术并不是很吃香。
相比起来大家肯定更喜欢精美清晰的雕版印刷出来的书籍。
“你也看看。”岳山把那张纸转递给王绩。
王绩拿起仔细翻看了一下,也发现了这些问题。不过他并不像岳山那样一下子就能想明白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只能向岳山请教。
岳山没有隐瞒,详细的把其中的问题都讲解了一遍。
他这才明白是怎么回事儿,同时也知道了为啥之前岳山一直说这种印刷术有问题,这确实是个不小的问题。
张大春在一旁也是连连点头,刚才他也在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心里大致也有了判断,但没有岳山说的这么全面。
此时听岳山一讲解,心中也是豁然开朗。但随即又陷入了沉思,这些问题该怎么解决?
不过很快他的思考就被王绩打断:“张管事,不知道你能不能把字模做的小一些,最好能做到和蜡印字体差不多大小。”
“和蜡印字体差不多?”张大春挠了挠头,道:“很难,我可以让人试一下。”
“麻烦了,我有大用请尽快试验,实在不行就尝试一下看能制作出多小的字模。”王绩道。
“好,我这就让人去试验。”张大春马上就安排几个工匠去尝试制作最小的字模。
等他们商量好,岳山才问道:“你确定好要用活字印刷了吗?”
王绩肯定的道:“用,活字印刷用来印书确实有问题,但这些瑕疵对报纸来说完全可以忍受。”
“如果真正制作出合适的字模,我们可以把每一期的发行时间缩短到十天或者一星期,甚至更短。”
“到时候就算有别的竞争对手出现,我们也能靠更低的成本、更密集的期刊打败他们。”
岳山颔首认同,王绩确实抓住了报纸的精髓,报纸首先就是新和快,内容反而是第二位的——起码现阶段是这样的。
大唐知识份子现在最缺的就是这样一个渠道,能更新更快的让他们了解外界、发表自己观点的渠道。谁的期刊发行的频率高,速度更快,谁就能获胜。
我的成本更低,我三天就能发表一期。你的成本更高,十来天才能发表一期。大家会选择谁?你的报纸用雕版印刷出来的,更加精美,有什么用?
活字印刷术的那些瑕疵,对报纸来说并不是什么大问题。
之后就是试验一个制作好的活字模盘能使用多少次,连续印刷了几百次之后果然又出了问题。
边缘处的字模随着来回刷动,和底层的蜡油脱离变得晃动起来。
他们不得不停下来重新融化蜡油排列字模,最后又往底盘和字模之间的缝隙里塞入薄木片彻底加固。
但这么做的结果是某些字歪扭错行更加的严重,不过总体看起来并不影响阅读就是了。
如此这般的试验了好几次之后,才算解决大部分问题,能够反复印刷千次以上都没有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