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绩道:“本来就不赚钱,现在又多一张纸成本增加了,赔的更多,书院可赔不起。”
岳山揉了揉脑门道:“这才是你过来找我的真正目的吧?”
增加版面这么简单的事情王绩怎么可能想不到,还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过来,只能是别的原因。
王绩轻笑道:“呵呵……别这么说,多伤感情。”
岳山都懒得吐槽了,道:“我会给造纸作坊的人打招呼,让他们以成本价给报馆提供纸张。”
王绩提醒道:“还有墨。”
“行行行,连墨也成本价行了吧。”岳山无奈的道。
王绩这才露出计谋得逞的笑容,道:“我就知道你不是小气的人,哈哈……我替报馆的同事对你表示感谢。”
……
因为李渊传记的原因,渭水学报一炮而红成为当下影响力最广的信息媒介。
围绕它甚至还诞生了一门生意——很多地方学报都没有正常的销售途径,那里的人很难及时看到最新一期的报纸。
为此有不少商贩专门跑到有学报销售点的地方购买报纸,然后高价转卖到这些地方。
甚至生意还不错,养活了不少二道贩子。
也正是借着这些二道贩子的力量,学报才能真正的突破地域限制,销售到全国各个地方。
学报的销量也一涨再涨,最新一期的销量达到了十二万份依然供不应求。
渭水学报的影响力也被许多人所重视,见朝廷始终没有采取限制行动,不少人开始试着发行属于自己的报纸。
半个月的时间大唐各地就多了十几家小报。
就在这个时候,早就做好准备的朝廷终于出手,在礼部设立了出版司,转本官吏书籍和报刊的发行工作。同时还推出了报刊发行条例。
办报必须要有州道两级衙门的担保,然后来礼部申请许可证,拿到许可证才允许创办报纸。
如果报纸出现违法乱纪的内容,提供担保的州道两级衙门也承担连带责任。这一下就杜绝了百分之九九点九九九九的人的办报可能性。
而且也会让州道两级衙门主动关注所在地的报社,一面出现什么问题自己承担责任。
报纸的内容也做出了规定,罗列了十大类不允许刊载……
相关政策的正式出台非但没有打消大家办报的**,相反有好多原本还处在观察状态的人马上开始着手申请。
还是那句话,不怕你的规矩严苛,最怕没有规矩可守。
渭水学报自然是第一个获得许可证的报社,一路绿灯当天就拿到了。
……
就在岳山忙碌个不休的时候,意外发生了:李丽质重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