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是前世他为数不多百看不厌的小说,还买了实体书没事儿就拿出来翻翻,得益于此他才能回忆起里面博士的大部分操作。
拿起这本薄册子小心翼翼的打开,似乎生怕用力太大上面的字就被吓跑了一样。
这上面当然没有他要找的答案,他只是习惯性翻看一下,然后珍之又珍的放在一旁。
他主要看的是剩下的那些书,试图从里面找到灵感。
一开始李丽质还借口送小鸡炖蘑菇汤来找他,得知他要闭关写书,顿时就兴奋起来。
别误会,不是那种兴奋,而是单纯的高兴激动。
她从小就看岳山的著作,练习他创作的字体,可以说是他最坚定的崇拜者之一。现在岳山又要闭关写书,她自然很激动。
然后她就再也不骚扰岳山了,还亲自替他守门,任何来打扰他的人都被拦了下来。
李承乾和陈仲、冯易等人去两湖道想见他一面都没能如愿,李世民几次派人过来请他进宫商量军国大事都被拦了回去。
期间就只有岳水儿产子,他这个当舅舅的才抽空去看了看,其他时间基本连小院都没出过。
学界得知他这个新学领袖又要闭关写书,也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新学派自然是欢欣鼓舞,古学派则战战兢兢。
花了十几天时间岳山才把这里面所有的书都重新阅读了一遍,又回忆起了不少前世看过的信息,也获得了不少新的灵感。
而他最需要的灵感还真的给找到了。
出乎意料的是,这个灵感不是来自于儒家也不是来自于法家,而是来自于前世共和国五代目的讲话。
国家特色大家都懂,一旦上面发表什么重要讲话,下面的人就会组织学习还要写心得体会什么的。
岳山没少参加这样的学习,其中就有五代目关于法治和德治的相关讲话。
还有一个APP叫学习强国,每天都要学习答题挣积分。他没事儿的时候也会打开看看里面的国家大事了解一下动态,不为别的,吹牛的时候有话说。
当然了,那些长篇大论的东西他自然是记不住的,但记住一些金句还是没问题的。
五代目关于法治和德治的金句中有一句岳山记得特别深刻,也正是这句话给他带来了灵感:
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心中的法律。
想想,还有比这句话更适合解决眼下儒法面临的问题吗?
根据这句话他还回忆起了康德的一句名言:法律是道德标准的底线。
以这两句话为核心,结合儒法两家的思想,在结合时代。甚至还可以试着回想一下五代目那篇讲话的内容……还真的能写出一部书来。
不说完全解决儒法当前面临的问题,起码能缓解矛盾,为两家进一步融合创造时间。
而且也不能小瞧其他文人,他们缺的不是文化底蕴而是一个灵感。只要岳山把这本书写出来,相信会有很多文人主动去完善这个思想。
众人一起添砖加瓦,儒法的那一点矛盾还真不是不能调和的。
有了灵感他并没有马上动笔撰写,而是先构思自己准备往哪方面去写,最终写成什么样子。而想把那些意思表达出来,又需要那些论据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