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完他就冲到外面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化学院的学生。听到这个消息,化学院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声。
虽然当官才是这个年代大家认为最好的出路,可去公立书院教书也算半个官面身份,可以按月领取俸禄。
而且岳山上辈子是老师,知道这个职业的通病——工资太低,反正他干了好几年也才不到三千,那日子简直提不成。
所以当初创立书院体系的时候他就利用自己的特权,给书院先生定下了还算可以的俸禄。不能算特别多,起码能保证一个五口之家三天一顿肉菜还有结余。
而且这还只是死工资。
这个年代读书人特别少,赚钱的机会就多。不管是给人写信、取名字、逢年过节写对联什么的,多少都能赚点补贴家用。
所以公立书院的先生对大部分普通人来说已经是非常体面的工作了。化学院的这些学子去当先生,也算是对家里人有了交待。
最吸引这些学生的还是可以留在渭水书院,这可是大唐最著名的书院。
这里的先生见了长安令都能说的上话,如果是名宿那更是权贵的座上宾,就算最普通的工作人员出去也别人也会高看三分。
至于工资就更别提了,五口之家一天吃三顿肉还能有结余。
但对于这些学子来说,工资待遇什么的都是虚的,关键是他们喜欢化学。这里有许多的志同道合者,他们享受在这里学习搞研究的氛围。
听到他们的欢呼声,岳山也发自内心的高兴。
这些学生都是真正的化学爱好者,因为兴趣才来这里学习研究,身为院长有义务为他们提供后勤保障。
不说多好,起码不能差。
至于书院能不能养活这么多的人……眼下不用担心这个问题。化学院满打满算才不到两百人,书院全养起来都没问题。
以后学生多了在想办法进行分流就好了。
远的不说,棣州书院和黄鹤书院现在还都没有开设理科分院,未来肯定是要开的,到那时候起码也要弄过去三五百个专门的人才才行。
这么一算,以现在理科学院招生的速度来说,十年内都不够自己内部消化的,不用担心养不养得起这个问题。
不过随即岳山又想到了物理学院和生物学院。
生物学院不用他担心,实在不行可以转行去学医,现在医生的地位也高还赚钱,是个不错的出路。
麻烦的是物理学院,可化学院面临同样的尴尬,或许现在他们之中不少人已经被家里人催促了。
想到这里他赶紧去了隔壁的物理学院。
然而到了这里却让他看到了无比愤怒的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