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这个人和岳山的关系还不能太过于亲密。
符合这些标准的人太难找了,这个年代但凡符合这个标准的不是岳系干将,就是他们派系培养出来的新人。吏部的人差点把头发薅光才找到了贾宜章。
这个人很符合标准,唯一的缺点就是有棣州背景。
但所幸他调离棣州的时间比较早,且之后和岳山几乎没有多大联系,甚至逢年过节都没有试着往岳山家送礼。
综合考虑之后李世民确定了这个人选,一道旨意把他调到了京畿担任万年县丞。
对贾宜章来说这也是一步巨大的跨越,直接从地方官跨入京官的行列。虽然只负责渭水码头这弹丸之地,但他也非常满足了。
至于为啥要挂一个万年县丞的职务,因为渭水在万年境内,渭水码头归万年县管理。
贾宜章知道机会难得,上任后就大刀阔斧的进行改革。
他很清楚渭水码头的优势是交通运输,那么就把这个优势发挥到最大。重新规划了渭水码头,在周围兴建了大量的仓库便于储存货物。
围绕火车站也进行了规划,商业区、居住区、人力市场等等。
亲自参与过棣州和申城计划的他很清楚,有时候朝廷只要制定好标准,剩下的民间的百姓、商人会自发去完善,现在就是这种情况。
交流好书,关注vx公众号.【书友大本营】。现在关注,可领现金红包!
当他把一切都规划好之后,各地蜂拥而来的商人自发的在规划好的圈子里把一切都给建好了。
可以说渭水码头一日三变,几个月的时间过去已经初步具备了城市的雏形,还是那种没有城墙的全开放式城市。
这天一早贾宜章就亲自来到渭水码头,并让人在水陆上留出一条通道。
经常往来这条线路的人都知道这要么是有贵人出行,要么是有别的重要用处,都很自觉的避开了这条线。
上午十点多的时候三艘内河战船出现在水面,顺着预留出来的通道停靠在码头。
从船上下来的除了大唐的将士之外,还有一群身着奇怪服饰的异族人。
贾宜章没有直接迎上去,而是站在远处。
“县丞,这就是吐蕃的使节团吗?”一名下属问道。
“看服饰应该是了。”贾宜章说道。
“您不去看看吗?”
“不去了,不过是一群摇尾乞怜之人,朝廷都发话我一个县丞去做什么。”
“也是,但咱们不去人总归是不好看,要不我去看看吧。”
“嗯,你去看看也行,免得他们不知礼节冲撞了百姓,顺便把他们送上火车。”
商定之后那名官吏不紧不慢的迎了上去。
来的正是吐蕃的使节,带队的还是历史名人噶尔东赞,只不过大家更喜欢叫他禄东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