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走到这一步或许还需要十年二十年甚至一两代人,不过没关系,只要一直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总有一天能做到。
这场赎人风波还发生了另外一件值得注意的事情,有个小权贵借着这个机会去青楼赎买自己的相好。
这个相好的是那个青楼的头牌,而这家青楼又有背景,几次拒绝他的赎身要求,而这次还真给他成功了。
这件事情传开后就给了很多人提示。
将来去了封国自己也是一国之主了,要享受啊。从民间征集民女是不现实的,本来人就不多,再胡乱搞人都跑完了。
最好的办法是买。
青楼女子从小就接受培养,琴棋书画都通一点,买回来可以伺候自己也能赏赐给下面的人。
于是就这些青楼就成了下一个洗劫对象,天天都有过去赎身的,着实解救了不少女子。
虽然同样是被买走,总比在青楼卖身强一点,也算是个归宿。
这种抢人风波一直持续了一个月,朝廷才正式下令从六胡州迁徙部分百姓去诸侯国。
这次诸侯王的心才算装进了肚子,朝廷果然不会不管他们的,还是会从本土迁徙人口过去的。
但很快他们又发现了一个问题,朝廷迁徙的人口数量依然不够,只能让他们勉强把架子搭起来。想做下一步开发,还需要更多的人口。
得了,还是继续和高门大户抢奴仆去吧。
而这时的南洋,也并不如朝廷和诸侯王所想的那般太平。
李神通一系个个显贵,算上李神符那边的人,总共八个王七个公爵,全部都在这次的分封行列。
而且他们家族是有实权在手的家底雄厚,所以先组织了一批人手前往封地。
一方面是查看情况,另一方面是先建立一个前哨站,李孝逸就是这支先遣队的带头人。
他直接来找了南洋海军衙门找到了大都督蔡阳,奉上了岳山的书信。
确认是岳山的亲笔信后,蔡阳的态度马上就变得热情起来。
“早就听闻淮安王有一子少有大才,被夏国公誉为统帅之才,今日一见果然不凡。”
李孝逸客气的道:“大都督谬赞了,皆是院长抬爱,愧不敢当。您才是我辈军人的楷模,我对您实仰慕已久。”
“您在倭国那一战为大唐赢得至少二十年和平,已经被军学院列为经典案例。我每每复盘此战,都忍不住心向往之。”
听到他提起自己最得意的一战,蔡阳对他又多了三分好感:“哈哈,侥幸侥幸。”
然后才正色道:“关于你们封国的事情,既然有夏国公的书信在咱们也不是外人我也不瞒着你,想要顺利接管这里,恐怕没那么容易。”
李孝逸眉头皱起,道:“这里是朝廷的领地,难道还有谁敢抗旨不尊不成?”
蔡阳摇摇头道:“名义上是朝廷的领地,但在封国之前这里就是三不管的地带,难免会有些硕鼠潜伏在这里。”
“你们的出现必然是他们不愿意见到的。他们自然不敢公然反抗朝廷,但私下制造麻烦总是难免的。”
李孝逸怒道:“好胆,什么人敢如此肆意妄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