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出钱举办文会替改革派扬名。
有些士子家贫盘缠不够,只要你是支持改革的,有相关文章和朋友的证明,就可以从权贵那里领取一定的盘缠。
当然他们用的并不是红果果的金钱往来,这太有损颜面了。读书人就讲究一张脸皮,事情不能办的那么难看。
润笔费就是最好的理由,给我写一篇支持改革的文章,我就给你钱。
自从渭水学报开了先河,润笔费已经被天下人所接受,是正常的劳动所得不丢人。
这样一来反而促使了更多的寒门子弟的加入。
改革派之所以搞的这么大声势,离不开李世民和岳山他们在背后拱火。
可以说从一开始这就不是一次公平的较量,连裁判都亲自下场支持了,你们拿什么赢?失败只是早晚的问题而已。
就在这争吵声中科举开始了。
京试非常的严格,进入考场后三天不能出来,直到开始结束。
和历史上不同的是岳山设定的比较人性化,比如考生不用自带粮食之类的,由礼部统一供应吃食。
甚至连笔墨纸砚、衣服被褥这些东西都不允许带进去,全部由国家提供,这么做还有一个目的是防止夹私作弊。
就在考生专心考试的时候,朝廷终于因为改革的事情召开了一次会议,就连半年没上过早朝的岳山都被喊了过来。
反对派的理由翻过来覆过去就一个:“自古以来解释如此,岂能轻易更改。”
“且优待士大夫是历朝历代都在施行的政策,早已深入人心改了恐怕会导致天下大乱。”
都不用岳山站出来,马上就有支持派出来反驳:
“自古以来就是对的吗?三代之时只有贵族才能享受礼乐读书识字,才能出仕为官,如果不改你们这些人有资格出现在朝堂上?”
“历朝历代都施行此法,那历朝历代都哪去了?士大夫也没有帮助那些朝代传承万世不绝。”
“既然这种方法不行,那就应该做出改变,再墨守成规坚持前朝的老一套,也不过是取死之道。”
“你们坚持不肯做出改变,不是为了国家,也不是为了万民,而是为了你们的一己私利。”
“你们对得起读过的圣贤书吗,对得起良心吗?你们不配为官。”
“还敢用天下大乱要挟圣人,真是老寿星吃砒霜,活的不耐烦了你们。谁不怕死就敢乱一个看看,老夫亲自提刀上战场灭了你满门。”
这些人越说越激动,后面干脆就破口大骂。把那些反对改革的人气的是火冒三丈,要不是顾忌这是朝堂,都准备当场干一架了。
但吵架只能作为手段,无法解决问题,这一点岳山是很清楚的。
在改革派大骂一通之后,他就装模作样的站出来进行调节:
“诸位不要这么大的火气,万事可以商量着来吗。没有什么事情是不能商量的,一次商量不通就两次三次,总能拿出解决的办法的。”
“我倒是有一点不成熟的小建议,不知道诸位愿不愿意听上一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