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他感觉自己内心浮躁了,是时候回到那里看一看了。
安居县,杨元还是和往常一样,早上很早的就起来,走出家门,前往学堂。
在前往学堂的路上,他路过了刘野曾经住过的宅院。
他在刘野所住的宅院外面停了下来,看了看禁闭的房门,轻轻叹了一口气。
刘先生自从自从上次一别,已经很久没有回来了,这么长时间没看到他,不知道他怎么样了。
杨元知道刘野不是凡人,但是现在身处乱世,朝廷动荡不安,武朝内忧外患,国家局势实在是让人担心。
而且望月国已经和胡灵国打起来了,一旦胡灵国打败望月国,他们必将南下,到时候,武都国不得不面对胡灵国这个强大的敌人。
到时候会怎样,没有人知道。
他也曾想过自己前往钱塘,去那里读书。
毕竟刘先生曾答应过他,为他铺好了路,只要他肯努力,前途将是一片光明。
但是,现在局势混乱,他真的不想给刘野添麻烦。
他认为,刘野很有可能是世外高人,与钱塘地方官员有一些关系,将自己安插到钱塘读书,想开也不是一件难事。
但是,现在局势混乱,官员人人自危,这时候求助于人并不是一件好事。
为此,他并没有前往钱塘,一直在安居县读书。
而且他的父亲也和他有着一样的想法,并没有打算举家前往钱塘的意愿。
他站在门外站了良久,随后转过头,继续向前走去。
他很怀念在刘野家中学习写字的时候,刘野的字是他从未见过的字,那般工整、秀美,让人看到了就再也忘不掉。
从那字迹中,杨元就知道了,刘野是一个真正有大学问、大智慧的人。
能够与这样人的相遇、相识,是他的福分。
杨元来到学堂,教书先生李青连他垂头丧气的,便轻声询问道,
“怎么了,你看起来有心事?”
“先生早,是这样的,我曾问过先生您,问您在治国方面,文与武谁更重要,您告诉我,文与武同样重要,武能定国,文能治国,可是现在,国家动荡不已,北方战乱不休,而在市井流言当中,很多人声称是文人搞乱了朝廷,可是真的是这样吗?如若不是朝廷重文轻武,朝廷怎么混乱,如若不是征兵招走大多数年轻人,农民怎会挨饿?这种事,明明是两方面的责任,为何都算在文人头上?”
李青听到杨元的话,看到杨元愤恨不平的目光。
当即伸出手,堵住了他的嘴,
“这话可不能乱说,这种事你记在心里就好,千万不要说出来,国家大事自由朝廷来解决,你还是不要想那么多了。”
“可是,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身为武朝的子民,怎么能不替国家分忧,如果国家不进行改变,不出十年武朝必败,咱们现在的实力根本无法与胡灵国、望月国对抗,咱们必须进行改变。
我作为武朝的子民,这件事我愿意去完成,我一定要改变武朝,改变现在的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