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渊哈哈大笑道:“你小子就是太聪明了,你要不是二郎的儿子,早就死了不知多少回了,原来你知道这个道理,不过就是揣着明白装糊涂。
好!真是好!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你有二郎作为靠山,又不想坐上那把椅子,自然能安枕无忧。”
一旁的李泰双目放光,旋即暗淡了下来,李宽眼尖,一眼就看到了李泰的变化,他与李恪、李黯都有前隋血脉,这辈子无望帝位,只有李泰还有机会,正儿八经的嫡子,不过不是长子罢了。
如今的李承乾,温文儒雅,颇有主见,是一个完美的储君,只要李承乾不犯大错,李世民不动心思,没有人能动摇李承乾的储君之位。
李宽想了想,说道:“爷爷,说句大逆不道的话,陛下开了个坏头,我大唐必须从陛下这里从新开头,不然后世子孙互相倾轧征伐,非是大唐之福。
我大哥李承乾,乃是嫡长子,他继承帝位,顺理成章,孙儿本就无意于此,小恪他们也没有这个心思,至于以后,那就是以后的事情。
只要陛下坚定不移,我大唐必然万世无忧。”
李渊意兴阑珊,当年玄武门之变,他诅咒李世民道:汝杀吾子孙,他日汝子孙亦复如是。
兄弟相残,甚至赔上了性命,李宽可以想象的到,李渊的心情是如此悲伤绝望,然而李渊还来不及哀吊,李世民的屠刀,又举向了他的十个孙子。李建成的五个儿子和李元吉的五个儿子,也都是李世民的亲侄子。李渊苦苦哀求李世民,放过这十个孩子,本来经历了失子之痛的李渊,看到十个孙子又没了,简直是心如死灰,他愤恨的对李世民说:汝杀吾子孙,他日汝子孙亦复如是。
或许冥冥中真的有某种命数,也或许是皇家的争纷,从来就不会平息。李世民14个儿子,大都不得善终。
长子李承乾和次子李泰,因为皇位而水火不容,互相陷害,最终,李承乾被流放黔州,并在黔州去世,李泰被李世民往封邑,后来李泰也死在了封邑上。
第三子吴王李恪被牵连进谋反案中赐死。
第五子李佑喜欢游猎,结交奸邪之人,因为长史权万纪劝告他,他就将人给杀了。还打算谋反。李世民只好将他押回长安,赐死于内省。
第六子蜀王李愔牵连进房遗爱谋反爱,被流放巴州时死去。
第七子李恽在唐高宗即位以后,被告谋反,被吓得自杀。
第九子李贞,带兵反对武则天,失败后服毒自杀。
第十子李慎,曾被李贞邀着一起反抗武则天,没有答应,在李贞失败后,仍然被牵连,被流放巴州,路上死去。
第二子李宽、第十一子李器、第十二子李简都早逝。
第十四子李明,唐高宗时期,李明与废太子李贤串通,被贬至黔州,在地方官威逼下自杀。
唯有两个儿子,结局算是比较哈的,一个是当了皇帝的李治;一个是被过继给李建成的李福。
李宽现在做的,就是尽力把这种机会,消除在萌芽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