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州王李泰面色不改,显然是瞧出了皇帝此举的意思。
“回禀陛下,我这孙儿,自幼便是奇才。
如今虽只是弱冠之年,但心性绝佳,学富五车。
今年已然得了世袭罔替,日后,是要接我的位置,执掌李家的。”
李泰淡淡道:“本王,举荐天都,担任太傅一职,不知陛下可能恩准?”
对于这个位置,李泰和皇室早已进行过多番博弈,是内定的。
太傅三品官,贵不可言。
虽无实权职务,但李天都一出仕,便能提领这个官职,也不算枉费他一番苦心了。
否则,似李天都这般文运绝佳的文士,是该在李家内部消化,根本不会参加朝廷科考的。
“朕准了。”
曹辛点了点头,几乎没有犹豫。
对于这个职位的安排,他和李泰之间,早有了默契。
“李天都的官位安排了。
那另一位状元郎,又该如何安置?”
曹辛双手交叉,故意淡淡的问道。
李泰浑浊的老眼,瞥了一眼李策之,开口道:“他?一介乡野村夫,虽有些奇谋,也难堪大用。”
“我看,便下放到县府之间,从县令做起吧。”
这一句话,几乎是将李策之打落尘埃了。
明明都是状元出身。
李天都出仕即太傅,三品加身。
而李策之,却要下放到府县,当一个芝麻绿豆的七品官员。
这厚此薄彼的做法,便是许多在场举子,都有些看不过眼了。
他们面面相觑,一些和李策之一同赶考,关系颇近的皇党学子,都在心中替李策之惋惜。
李策之没有替自己惋惜。
他只是低着头,静静倾听两位大人物的安排。
他明白这位执掌柱国世家的老人,对自己并无恶意。
只怕现在的结果,早已定好。
君臣之间的一唱一和,只为讲给众人听罢了。
知晓事情没有表面上那么简单,李策之对柱国世家的明州王,自然也没有心怀怨愤,更不至于如其他不知内情的举子一般。
“县令?”
曹辛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也是,既是山野村夫,便从县令做起,下方到府县之间锤炼,也不算辱没了他。”
皇帝金口一开,算是彻底将两人的官场前途尘埃落定了。
李天都出仕即三品,贵不可言。
李策之则是候补七品县令职务,和寻常进士做官的起点没什么区别。
......
......
殿试封官结束。
紫微宫内,众人推出来,做鸟兽散。
明州王李泰,带着孙儿李天都,走在皇直道的汉白御道之上。
“陛下,当真是老谋深算。
非得让老夫亲自出言打压,方才满意。”
离开了紫微殿,李泰自顾自的道:“不过这也也好,至少,能让他和咱们柱国世家割裂的干净些。”
“陛下用他,也能更放心一些。”
李策之再如何出身山野,终归是在血脉上,和柱国李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若不在朝堂上,做这一出好戏,李策之终归难以彻底和柱国李家切开。
这是陛下的意思,同时,也是李泰心中所愿。
所以才有了这一唱一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