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最前方星标里找到那个熟悉头像点进去,正想要给她发消息,动作忽然凝固住。
看到了她原本空着的签名栏里多了行字:
“我降下了帆,拒绝大海的诱惑,逃避那浪涛的拍打……”
林轩总觉得这句话有些熟悉,皱眉想了想,一时想不起来,于是下意识地往她书架上看,扫过《林徽因集》的时候忽然醒悟过来,于是伸手去抽,这位民国才女涉猎颇广,建筑、美术、诗歌、散文共收录成三本,小说、戏剧、书信、翻译被收录成一本,然而建筑诗歌三本都在书架上,却唯独少了收录其部分可公开书信的那本。
他下意识转头看向飘窗。
果然就看到阳光下,静静地躺着那本红色封面的《林徽因集》。
林轩走过去,在窗台坐了下来,打开这本《林徽因集》,然后从目录里找到林徽因十六岁时写给徐志摩的那封分手信。
志摩:
我走了,带着记忆的锦盒,里面藏着我们的情,我们的谊,已经说出和还没有说出的话走了。我回国了,伦敦使我痛苦。我知道您一从柏林回来就会打火车站直接来我家的。我怕,怕您那沸腾的热情,也怕我自己心头绞痛着的感情,火,会将我们两人都烧死的。
原谅我的怯懦,我还是个未成熟的少女,我不敢将自己一下子投进那危险的旋涡,引起亲友的误解和指责,社会的喧嚣与诽难,我还不具有抗争这一切的勇气和力量。我也还不能过早的失去父亲的宠爱和那由学校和艺术带给我的安宁生活。
然后就是刚刚在姜浅予签名里看到的那句:“我降下了帆,拒绝大海的诱惑,逃避那浪涛的拍打……”
林轩坐在窗台怔了好一会儿,然后才继续往下看去:
我说过,看了太多的小说我已经不再惊异人生的遭遇。不过这是诳语,一个自大者的诳语。实际上,我很脆弱,脆弱得像一支暮夏的柳条,经不住什么风雨。
……你们走后我哭了一个通宵,多半是为了她。志摩,我理解您对真正爱情幸福的追求,这原也无可厚非;我但恳求您理解我对幼仪悲苦的理解。
……
姜浅予很喜欢林徽因,林轩很早就知道这件事情,但没想到林徽因写于一九二零年的一封信,放到近百年后,字字句句,竟会把小妮子这段时间心里的纠葛与挣扎写得这样淋漓尽致。
只要把犹豫、恐惧、痛苦的对象更换一下,这几乎称得上是小妮子这段时间以来心里的真实写照,不得不说那时仅仅十六岁的林徽因才气已经初显,其中寥寥数语,把少女复杂的情怀与心事表达的非常形象与透彻。
林轩把这封信反复看了好几遍,坐在窗台怔了很久。
人都是自我与自私的。
林轩只是两世为人,侥幸逃掉了喝孟婆汤而已,除此外他与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优势,没有读心术,没有金手指,自然也难免会有自我与自私的地方。
这是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