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闲眼尖,透着那层层柳树帘,便瞧见了被这一长排柳树挡着的那片水面。
水光清柔,微纹不兴,在这冬末的天气里,清扬地透着股洁净味道,并不是拒人千里之外的寒冷,只是一味温柔,便泓成了平湖十里。远方隐见青山秀美隐于雾中,几座黑灰色的木制建筑沿湖而起,透着丝富贵而不刺眼的味道。
这水正是西湖。
而今日西湖边上有些热闹。
纵马西湖畔,折柳赠青梅,这是范闲前世小学的时候写的两句瞎诗,那一世的他,对于杭州就有种天然的向往,总觉着西湖怎么就能那么美呢,怎么就能有那么多名人儿呢
但他混的社团里有位同学是打杭州过来的,曾经告诉他,西湖,实在是不咋嘀。当时还叫范慎的范闲有些不以然,但却一直没有机会真正去杭州亲近过西湖,一方面是因为后来生病了,而最主要的原因在于,那一世杭州的房价着实有些贵的离谱。
西湖边楼上楼,乃是杭州城里最高档的食肆,楼外青幡飘摇,青树成荫,一大方青坪可以晒书,楼内青木为桌,青衣小二,清倌人唱曲实在是清一色享受。只可惜如今却是冬天,青幡冻僵,青树干黄,那方青坪之上俗人正在打架,清倌人还在唱曲儿,却不好只穿一身轻纱,味道自然要弱了许多。
范闲坐在栏边桌上,隔着栏外挡风竹帘的缝隙往外望着湖面,稍许有些失望,宋嫂鱼羹自然是没有的,东坡肉也是没有的,叫化鸡没有居然连莼菜汤都没有好在龙井虾仁依然存在,不然他只怕要郁闷的转身离开了。
没了塔,没了断桥,这西湖还是自己心目中的西湖吗他端起三根指头粗的小酒盅,滋溜一声一饮而尽,说不出的怅然。
其实是他过苛了,杭州的本帮菜清淡之中带着舒爽,与京都饮食大不一样,在庆国也是相当出名。
隔间里一共三张桌子,除了守在门口的两名护卫之外,其余的人不论主仆,不论贵贱都被范闲命令坐下,在那里闷声吃着,滴滴嗒嗒的都不知道是口水还是汤汁落在桌上放出的声音,看这些人吃的模样,虽然有长途旅途所带来的饥饿问题,也能表明这楼上楼的菜做的确实有两把刷子。
这场景有些可怕,一大群人在那儿沉默而凶悍地吃菜,门口两个护卫在咽口水,也只有范闲一个人还有闲情端着酒杯倚栏观景。
将栏外的挡风竹帘拉起少许,光线顿时大明,冬湖水色映入眼中,风儿吹进楼来,吹散了隔间里飘浮着的菜肴香气。
同一时间内,楼外湖畔那一大片青石坪上也传出震天介的一声喝彩
喝彩声随风潜入楼,便又引得楼上楼里的众多倚栏而站的食客们齐声喝起来彩来,一时间人声鼎沸,竟是说不出的热闹。
只有这道隔间里依然安静,范闲倚栏而观,又饮一杯,面上浮出一丝笑容,并不怎么吃惊。
他的属下们被这无数声喝彩震的抬起了头来,知道楼下的比武进行到了关键处,却也没有涌到栏边观看,反而是重新低下了头,开始对付席上的美味佳肴。
范闲看了属下们一眼,觉得有些奇怪,就算你们内心骄傲,认为江湖上的这些武者都不禁你们几刀,但大家同道中人,参详一二的兴趣总是有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