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出你的想法!”
秦琅的想法很简单,既然朝廷可以开科举取士,那么也可以对僧道进行统一的管理,比如给僧道们也进行考试。
当然考试不是目的,虽然通过考试也能把许多啥也不懂的假和尚道士们给分别出来,但最重要的目的却不是如此。
秦琅的目的很简单,考试不过是个引子,真正重要的是由朝廷统一授给度牒。
你通过了考试,朝廷就正式授你一张度牒,你就是一位成功登记在朝廷名单上的真正僧道了,是得到朝廷允许承认的,你可以持这张度牒出家,也可以外出云游,度牒既能当过所文书用,还能成为他们免受课役的凭证。
当然了,光考试成绩过了也不行,发这张牒你还得交钱。
“每张度牒十万钱!”
十万钱就是一百贯。
一张度牒收一百贯,每个僧道都交一百贯钱办张度牒,李世民心里默默计算了一下,眼下全国的僧道尼冠加起来,估计不少于五十万这个数字,这里面肯定不全是真正的和尚道士们,若是参加考试,估计能通过的十之一都未必有。
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若按秦琅说的一人一百贯办张度牒,朝廷只要卖出一万张度牒,就有一百万贯的收入啊。
而秦琅还在那里说,将对天下的僧道尼冠们实行划片区管理制度,就如户籍一样,按其所在地不同,到相应地方办理度牒。
这样做的目的当然也是为了钱。
比如说,你若是在岭南或是陇右那种穷地方出家,可能一张度牒只要一百贯。
可你若是在洛阳或长安出家,在那些名刹大寺当和尚,那一张度牒可能就要三百贯甚至五百贯一千贯了。
秦琅这样说,其实也是有历史依据的。
武则天时,在洛阳建造大佛像,曾经向天下僧尼征税,每人税一钱。
而到了安史之乱时,杨国忠前往太原筹措军费,出售僧牒,旬日之间就得钱百万贯。而在安史之乱后,唐朝更是把僧牒当成了一种财政收入补充的重要手段。
甚至到了宋朝时,度牒还成为了朝廷给地方救灾、军费等的重要之物,用以抵钱。而且还更进一步有了许多空名度牒,实际上空名度牒后来已经不再仅是用于给和尚们的出家凭证了,而是成为了当时商贾士人们的一样重要理财工具,就如同是股票证券一样的买跌卖涨。
在宋朝时,空名度牒有时能达到两三千贯一张,有时也会跌到千八百贯一张。
这些都充分的说明,度牒确实是一个敛财工具。
毕竟和尚们有钱,天下皆知。
就说长安城吧,大总持寺等佛家名寺上百,大的往往一寺就占据一二坊之地,更别说还拥有着上千顷的田地,拥有无数的奴隶佃户了。
无度牒不许私自出家,
寺庙不许容留无度牒僧人!
只要皇帝一道诏令,那么佛寺道观尼姑庵等就得动起来。
只要出点钱,就能维持眼下的地位和财产,秦琅相信,这个血他们是愿意出,也必须得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