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胤天下 > 【第十九章 圆圆(2)】

【第十九章 圆圆(2)】(3 / 5)

郑晓岚不自觉的侧身做了个回礼。

春风春雨绵密袭来,浸润着世间万物,也浸润了他们。潜移默化中,他们在被这个时代同化着。

……

天青色的烟雨又开始濛濛下着,带着一点温润。

坐在学堂里的王易正在俯首疾书。

洪山长给了一个题目,叫王易试制八股文。这已经是今天的第五篇八股文。

如果说之前洪山长还对王易有几分气愤,现在则满是期待。

洪山长叫洪礼忠,是十一年前洪氏在燕西村鼎鼎有名的读书人,他当年可是县试、府试、院试的三案首,俗称小三元。

乡试第一称解元,会试第一称会元、殿试第一称状元,如果三个都是第一,那就是传说中的连中三元,也叫大三元。历史上凡是连中三元的真可谓凤毛麟角,无一不是人中龙凤。

当然,中小三元的人就比较多了,但在燕州这一亩三分地里,也足以自傲。

正当洪礼忠意气风发,踌躇满志地准备一鼓作气拿下乡试会试殿试,彻底挤入统治阶层时,却碰上了胡竭人扣关……

这次惨烈的兵灾,不但毁了无数家园,也彻底毁了洪礼忠的科举之路---他的父母都死在了胡竭人的屠刀之下。

按儒家礼仪,父母亡,需守孝三年,这个年是按照周礼的年,一年为9个月,也就是27个月。等孝期一过,洪礼忠去参加科举却接连碰壁,别说会试了,乡试也都连考不过。

不能说洪礼忠不会做八股文了,相反,经过这么多年的磨砺,他的八股文能力是极其出众的,不论是破题的技巧、承题的精妙还是起讲的起承转合,包括后股、束股的咏叹韵尾他都无一不精。

可就是无法中式。

问题出在哪里?

他探寻了这么多年,认为自己问题就出在对经义的理解上。

他现在潜下心来教书,同时也在砥砺自己对经义的理解。

就在这时,他发现了王易。

这个王易,不但记忆力超强,还才思敏捷,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往往他刚起了个头,王易就能顺着这个问题引申出去,有时冒出来的对《论语》的见解甚至比他还要高深。

慢慢的,洪礼忠喜欢跟王易辩论经义,王易也乐于跟他辩论,同时磨砺学习八股文技巧。

每当王易有发人深省的经义见解时,洪礼忠就会欣喜异常,惊诧莫名,而当他问王易怎么会有这些理解时,王易就会回答:“我幼时的老师就是这么说的。”

王易从哪来的,洪礼忠当然知道,传说中的极西之地。

于是,洪礼忠每每只能叹息,对不能与王易的老师切磋经义而遗憾不已。

洪礼忠不知道,其实这些对经义的见解,是后世集千万人之力总结出来的,当然精辟深刻。

王易深知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在哪里。

站在后世无数大师的肩膀上,王易对经义的理解绝非现在的人可比,但他的这些精辟理论,就好比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对高三物理学期末考试一样,毫无意义。

他需要学八股文的技巧,八股文的创作,八股文的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

洪礼忠正好相反,八股文对他来说已经驾轻就熟,他唯独欠缺的就是对经义的理解。于是两人一拍即合,切磋的不亦乐乎。

“好,今日就到这里吧!”

洪礼忠勾写完王易的八股文,并作出新的讲解后,就与王易道,“你的八股文写作已初具规模,但还要戒骄戒躁,不可妄自尊大,明白吗?”

最新小说: 不做女主做系统 特种兵:开局打爆一个连 红楼潜龙 三国时期之神界外传 明末:从游秦淮河开始 登基吧!大王! 纨绔小将军 帝国大闲人 烟冥望阡陌 亮剑:不装了,是我在辅佐李云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