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孤仲问这些,是因为很想去吃兵粮。
元正三年,胡竭人破关,当时他们兄弟都在壮籍,跟着卫军输送粮草,没在村里,逃过一劫,不过他们的父母都死在了这场灾难中。
后来兵事平息,独孤仲和他大哥独孤伯回了乡,最小的弟弟独孤季却从了军,可前两年也死了。
“怎么死的?”有人问。
“碰着胡竭人的斥候哩!”独孤仲摇头叹息道。
这几年虽然武陈跟胡竭人没有大动干戈,但每年秋季,胡竭人还是会顺着燕山各堡寨试探性的进攻,看看哪个堡寨空虚便会一拥而入,把能抢的都抢了,抢不走的就烧光杀光。而碰上坚实的堡寨,也会派斥候过来查探一番。
“我弟就是在夜里巡逻时碰上了胡竭人的斥候,一刀扎在这里,”独孤仲比划了一下脖颈的大动脉,叹息道,“就这样人就没了。”
“天杀的胡竭人。”
“就是,老天爷迟早收了他们。”
“听说这几年胡竭人那边年景不好,每年冬天都要冻死不少羊羔。”
“就该他们吃不着饭,饿死他们。”
……
咒骂声纷纷响起。
在座的揽工汉都对胡竭人恨的咬牙切齿。
有些人是真的恨,比如独孤仲,父母弟弟都死在胡竭人手里,不恨才怪。
而有些人则是别人说恨,时间长了,便觉得自己也恨,就像鹿坎寨那个说自己被抢了六文钱的人。
李化羽说不上来自己对胡竭人是什么态度。
听到胡竭人,他会本能的排斥和反感,这是之前的了解带来的“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感觉,但要说对胡竭人恨的咬牙切齿又不至于,毕竟人家没招他没惹他,无缘无故恨人家作甚?
当然,这些揽工汉也就是在这里打个闲嘴,磨时间到饭点罢了。
到饭点,李化羽看独孤仲还是有些闷闷不乐,但几碗酒下肚,就又换了个人,开始大闺女小媳妇地跟人瞎聊。
这人也算豁达。李化羽自失地一笑。
这个时代的晚饭点都早,哺食一般都在五点,吃完饭也不过六点左右,入夏的天色晚的慢,借着落日余晖,李化羽打包了一大堆吃食,便回了燕西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