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三节两寿礼,指得是在春节、端午和中秋这三节,还有师傅和师娘生辰时,作为学生的要送上孝礼。
这个礼可以是一头猪,可以是一个鸡蛋,甚至可以是一摞韭菜。
靠着秀才的身份以及和善的脾性,袁康成了十里八乡颇有名望的一个人,即使是那些平日里耀武扬威的差人衙役,见到袁康也必须作揖道声“秀才老爷!”
三年后,袁康娶了隔壁赵家村出了名的贤惠女子赵巧妹。又一年,赵巧妹生下一子,袁康为儿子取名为袁烜。
烜,出自《周易?说卦传》,本意是指火烧的很旺的样子,又有盛大,显赫,光明的意思。
袁康没能在读书一途上有所精进,自然把期望寄托在儿子身上,所以才有这么一个名字。
不像袁康小时候的瘦弱,袁烜打出生就健健康康白白胖胖的。待到两三岁,袁康的身高和体重明显比别的孩子要超出一截,这可能和他从小不缺吃食,母亲赵巧妹也奶水充盈有关。
除了身体上的健康,袁康的头脑也很聪慧。三岁开始,袁康就让袁烜开始和七八岁的幼童一起旁听启蒙。五岁那年,袁烜已经能写超过两百个字了。没说的,老族长自然要把自己关在祠堂里哭两个时辰才出来。
家里开私塾,自然不缺幼童玩伴,又因为是先生的儿子,师兄弟们都宠着护着,因而这袁烜自幼顽皮淘气,颇有孩子王的威风。
一晃又是数年,袁康已经蓄起了山羊须,而袁烜也已经十岁了。
不同于小时候的白胖,十岁的袁烜虽然个子挺拔,但并不如何显得壮实,按照赵巧妹的话说就是吃不胖。梳着江南小童常见的冲天辫,剑眉星目,鼻子挺拔嘴唇嫣红,活脱脱就是年画上的小福娃。
左邻右舍的人看见了谁都想要上前捏上一把,似乎不这样就不能表示对于小袁烜的喜爱。
忽一日,袁烜和在家上课的几名同窗好友课后溜去戏水消暑,这本也不是什么大事,莫说贪玩的孩童,就算是大人也常常会下到那水不深不急的河中嬉闹一番,而且江南孩童那个不会水,袁烜的水里本事袁康也是知道的。村中孩童历来如此,袁康和赵巧妹也就不甚在意,只道是莫要贪玩误了午后的练字。
不曾想,这一次的戏水就出了大事!
待到袁烜和小伙伴们来到河边,他们见几个大人以在水中闭气时间长短来关扑一只猎到的兔子。
见猎心喜的孩童哪能错过这种好玩的事情,再加上男孩子间谁也不服谁,故而他们也以同样的方式关扑,并且约定赢的那人打扫课舍时由最早起身的三名伙伴代替。
孩子的世界永远都是那么直接单纯。
当袁烜被同在河中戏水的大人急匆匆的抱回家的时候,整个人已经奄奄一息了。
那一天,同袁烜一起戏水的同伴被家中父母打的哀嚎震天。
那一天,老族长又把自己关在祠堂里痛苦了两个时辰。
可能是老祖宗被这个爱哭的当代族长哭的烦了,于是显灵了一次!袁烜从鬼门关前走回来了。
……
袁烜没有死,准确的说应该是又活过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