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媛的小手被郭熙拉着,只觉得郭熙的手冰冷潮湿,忽然想到她刚才毫不犹豫地甩开自己欲去搀扶的手,心中不由地微微一颤。
吴王妃在一边瞧着,她满心是想让郭熙不舒坦的,眼见她笑得如此开心的样子,自己反而更加堵心了。当着皇后的面,却又不敢发作,脸色未免不好看起来。
李皇后却移了话题,只说今年的花灯等事,又叫人拿新晋的宫锻珠宝花样来给诸王妃。过得一会儿,其他几宫的妃嫔也来了。其中便有越王吴王的生母等,几个低阶美人也带着年幼的皇子过来。只元僖的生母孙贵妃告病未来,众人也是明白,孙氏自儿子立为皇储之后就晋位为妃,元僖追封为太子以后,孙氏更晋为贵妃。只是尊贵的位置,没了儿子,又有什么意趣。孙氏未封贵妃前,诸妃嫔均来奉承,她封了贵妃就倒下了,也没几人看过她。
如今众人只围着李皇后奉承,一派喜乐融融,将元僖之死带来的低沉气温也都散了。
及至晚间,李皇后更是厚赐众人,还说元宵节宫中也设灯会,叫诸人都要准备花灯。一时将众人鼓动得兴奋起来,回去时满脑子想着的都是做个什么样的花灯能一举压下众人来。
众人出去了,李皇后才松了口气,叫贴身的纪嬷嬷来服侍着她卸妆。
纪嬷嬷一边服侍着,一边同李皇后说闲话:“襄王妃能明白您的用意吗?”
李皇后叹息一声:“管她呢,不过是我尽我的心罢了。”
当日皇帝雷霆之怒,在元僖灵前杀了张良娣,又将他的属官一并贬谪,众皇子不解其意,俱都惶恐不安,一时朝党气息低迷。皇帝见状,就让皇后召诸王妃进宫,一则缓解气氛,二则安诸子之心。李皇后知道许王死后,诸王相争储位,但皇帝却根本没打算这时候马上再立皇储,要李皇后从诸王妃着手开解,避免相争。李皇后知道这事难办,却也只得执行。临了皇帝听说襄王妃有孕,襄王府别无姬妾之时,忽然又让皇后赐他几个姬妾。
李皇后明白其意,不过是因越王妃吴王妃之前在孕期都闹过一些笑话,再加前任襄王妃悍妒,怕这次襄王府又出事,于是干脆从宫中赏下人来,避免坏了襄王名声。二来却是因为之前皇帝无端震怒,将襄王那名宠婢给赶走了,因此就觉得赔偿一下儿子。
只是皇帝却不明白,这人又不是物件儿,一件坏了,再赔一件就能行的。便是物件,也有心爱的,也有寻常的。你瞧着寻常的,却有可能是他心爱的。想想楚王叛逆,许王虚伪,皇帝对这两个儿子虽有慈父之心,却总处不到点上去。如今想待襄王好些,但这赐姬妾,未必能教他领情,却反而更令其夫妻不和。
再想皇帝前一句吩咐要消了诸王的相争之心,后一句又单独赐他姬妾,又将他置于众人瞩目,岂不是南辕北辙。只是皇帝从来就是任性行事,她能够熬到今日的皇后之位,靠的就是善解人意,恭敬体贴,只自己把事情办了就好,哪里肯去做逆耳之言,招惹无由之事。
纪嬷嬷见她心情不甚好,就道:“圣人待襄王妃这般好,她若是不体察您的好意,也算不得聪明人,也犯不着您再费心。”
李皇后长叹一声:“这将来之事,也说不好,我不过结个善缘罢了。”她也只能一边执行皇帝的旨意,另一边挑选好人选,再提点郭氏,希望她能够明白。为王妃,自然可以独占春色,为皇储妃,就必须要贤德大度才是。
纪嬷嬷陪笑:“圣人何必操心这件事,您不是常劝官家:‘不痴不呆,不作阿姑阿翁。’凭是谁主事,还敢不敬您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