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的大唐基本平定了内部叛乱,国力蒸蒸日上,已经有了全面对抗东突厥的实力,东突厥的颉利可汗只要脑子没抽就不应该主动招惹大唐,可这个问题就出在颉利可汗的身上。
首先是颉利在东突厥的统治并不太稳固,国内部族时有反叛,加上近两年草原上天灾不断,牲畜损失很大,颉利需要通过对外的战争和掠夺来转嫁国内矛盾,补充灾害的损失,纵观整个东方,唯一能达成这两个目标的只有进攻相对富庶且与东突厥接壤的大唐。
再者就是颉利的性格决定了他一定会把大唐当做是首要的劫掠目标。
东突厥在隋朝覆灭大唐立国后多次在大唐身上占到了大便宜,因此颉利此人变得有些娇狂,甚至产生了突厥骑兵天下无敌的错觉,认为以防御为主要军事策略的大唐即便拥有强悍的步军也是块软柿子,毕竟步军再强也拿机动性极强的骑兵没有办法,再有就是大唐刚刚立了新皇,皇权交接时地方上肯定会出现很多问题,从而导致关中地区和边境上的军力频繁调动,此时若进攻大唐,新皇必定会出于稳定内部的需要而向东突厥采取妥协的方针来韬光养晦,如此一来东突厥很可能趁机在大唐身上狠敲一笔。
最后是东突厥的高层一致认为不能放任大唐继续发展下去,否者积蓄了足够力量的大唐一定会如同汉朝一样进军草原,届时匈奴的悲剧可能会在突厥身上重演,突厥需要通过军事手段遏制大唐的发展,必要的时候甚至应该倾全力将大唐的崛起之路掐断,让中原王朝继续孱弱下去才是对突厥最有利的选择。
反观大唐想要安心发展,重夺天朝地位的过程中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时刻威胁自己的突厥。
总而言之,大唐与同突厥之间国战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两国之间的战争想要拖延到三年之后不太可能。
任务二也不简单,李建成和李世民手下的主要干将都是忠诚度极高的人,尤其是系统对他们的影响解除之后,他们不会看好李元喆,即便有人选择投靠皇帝,那他们的首要人选也是李渊,而不是李元喆这个稀里糊涂上位又没什么能力和实权的新皇帝,况且李建成和李世民都还在,士族和很多军方将领还是两人的拥趸,两人不是没有机会东山再起,他们就是押宝也是压原来的主子,不会轻易转投到李元喆麾下,想要收服这些骄兵悍将和众多心思玲珑的人谈何容易!
李元喆就这么犹豫了两天的时间也没有选择接受任务,两个任务都不是他现在的能力可以解决的,他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聊天群里这两天安静的很,三位成员除了签到攒积分就是例行公事的相互问候,李元喆的马甲不主动挑头的话几人连聊天打屁的兴趣也没有。
李元喆这两天也没闲着,毕竟是当上了皇帝,哪怕是朝中的事情插不上手,自己家的事情也够他忙活的。
别的不说,他的王妃、现在的大唐皇后杨氏必须要接回来的,安排迎回皇后可不是小事,礼部安排的排场很大,大大小小的细节都要他这个皇帝点头。
不过他留了个心眼,派去接人的是自己的心腹,吩咐他们只接回杨氏,他的几个孩子和小妾要继续留在琉球经营。
朝中的局势不明朗,李渊起草的册封诏书中只提到了册封杨氏为新皇皇后,并没有册封几个孙子,更没有提及给李元喆立太子的事情,面对如此微妙的情况,李元喆不得不考虑在琉球给自己一家人留一条后路。
还有东宫的修缮规划他也亲自参与了。
东宫是太子的地盘不假,是个实实在在的宫殿群,但从前隋开皇末年起便没有好好修缮过,历经沧桑的宫殿陈旧不堪,连他原来的齐王府都比不上,住宿条件和生活设施实在是入不了李元喆的法眼,他无法忍受这样的生活环境,他推翻了民部给出的小修小补的方案,提出自己掏钱重修东宫的明德殿和几处寝宫。
民部一开始是不愿意的,但新皇帝居然要自己出钱,他们就把事情汇报给了李渊,李渊听说儿子不花国库的钱,二话没说就由他去折腾了。
时间很快来到第三天,又是例行的朝会,坐在龙椅上睁着眼睛打瞌睡李元喆收到了系统的提醒:
“系统提醒宿主,请宿主尽快选择任务,半个小时后系统会对宿主实行处罚!”
李元喆叹口气,终是逃不过去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