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卫海曼无奈地看着白奎因离去,因为在那个人面前,他和他的哈利波特是无论如何都无法相比的。
也许他的提议有足够的商业价值,也许只是一次投机冒险,但那都是需要用未来检验的,但是那个人代表着白奎因的过去和现在,在可见的未来他和白奎因都将是亲密的伙伴,并且此人还是今晚这场盛大宴会的绝对主角之一。
白奎因需要放下手头事情去迎接的是战争之王的男主角、制片人,本届金球奖影帝的强力竞争者,尼古拉斯凯奇。
不过好在白奎因还是留给了大卫海曼一点希望,在他离开后,一个自称莉娜的高个子短发女人过来,递上了一张名片,称白奎因先生约他明天详谈,具体时间可以电话和她联系。
特里塞梅尔和罗伯特戴利从华纳兄弟离开之后,新上台的艾伦霍恩和巴里迈耶立即否定了前任建立和推广的电影制作合作伙伴模式,简单地说就是华纳兄弟向大卫海曼、当年的韦德马克映像,以及阿农米尔坎这样的小型制作公司融资、拍摄支持、协助发行等服务,双方一同分享影片带来的利润。
特里塞梅尔和罗伯特戴利任职期间,华纳兄弟以这个模式拍摄了14部奥斯卡提名影片。
1997年底,颇具慧眼的大卫海曼花费了165万美元,从笔名jk罗琳的乔安娜罗琳手中购买了哈利波特系列第一部哈利波特和魔法石的电影改编权,并且拥有了后续三部的优先购买权。
当时哈利波特和魔法石这部不到十万字的,刚刚获得了英国国家图书奖的9至11岁儿童类别金奖。
大卫海曼认为“jk罗琳”将会是下一个罗尔德达尔,那个创作了詹姆斯和大桃子、查理和巧克力工厂、玛蒂尔达、了不起的狐狸先生等著名儿童故事的硬核狠人,当代英国最具影响力的儿童文学作家。
正是认准了这一点,手头本不宽裕的大卫海曼才舍得花大价钱买下了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的电影改编权,并且承诺该电影将主要由英国演员出演。
事情一开始还是很顺利的,毕竟大卫海曼这个英国佬在华纳兄弟担任过八年的创意总监,积累了深厚的人脉,华纳兄弟公司内部愿意和他合作的人并不少。
特别是首席运营官特里塞梅尔和他一样看好哈利波特系列,并且动用了自己的私人关系,在引进美国版的事情上了一定的帮助。
1999年8月,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登上了纽约时报畅销排行榜,并且名列前茅。
另一方面,jk罗琳的后续两部续集的表现也非常不错,98年夏天在英国出版了哈利波特与密室,99年夏天在英国出版了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这两部续集是和系列首部一起打入美国出版市场的,在美国引起了一定的关注。
白奎因之所以有一些印象,也是缘由于此,可惜他没有十岁左右孩子,否则应该会更加在意该系列的改编权。
然而正当大卫海曼将要和华纳兄弟确定合作的时候,华纳兄弟的高层剧变,特里塞梅尔和罗伯特戴利收拾包袱走人了。
新上任的董事长巴里迈耶是从b电视网络过来的,对电影业一知半解,ceo艾伦霍恩曾经是华纳兄弟旗下的城堡石影业的总裁,对电影业还是挺熟悉的,但他难以接受jk罗琳的条件,拍一部全是英国演员演出的电影。
或许如果不是颁奖乌龙,而是莎翁情史真的在去年的奥斯卡取得了大成功的话,艾伦霍恩还能下定决心启用全英国演员的阵容,但自从莎翁情史折戟之后,英国风在美国市场忽然就刮不动了,观众不再买账,认为吹捧英国的戏剧文化,追逐所谓伦敦腔和莎士比亚,都是一种“文化上的自我矮化”,我大美利坚不能再度回到被英国人殖民,视英国佬为更为高贵的人的时代了。
因此即便是大嘴茱莉亚罗伯茨主演的诺丁山在美票房都不太理想。
为了贬低莎翁情史而无意造成这种思潮的白奎因,却对自己的影响有些茫然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