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信阳一愣,心说老师你赋闲在家,耳目却不少嘛,跟着转念一想,脱口而出,“是阿洛告诉你的?”
萧大人笑而不语。
杨信阳心中一喜,想多问一些曹洛的近况,萧秉卓看出他的心思,在他手背上轻拍,杨信阳明白,老师这还是陛下关注对象,有些事,不能细说。
“老师,你方才说这苦瓜是旧苏门答剌国来的?”
“没错,那苏门答剌国原本是南洋上一处岛国,后被汉国所灭,其风土物种,也就随着汉国传进中原了。
苦瓜之苦有人极为不适,难以下咽。也有人爱之甚切,津津乐道,苦中品出别样滋味,正所谓:
苦瓜生五岭,赖以解炎毒。
塞外亦繁生,不能悦群目。
我来无故人,见之等骨肉。
畏苦乃常情,甘兹信予独。
杨信阳点点头,“常人皆畏其苦而不喜它,只有我把苦瓜当成异乡的骨肉,偏爱其苦中之甘美啊!一藤苦瓜慰平生,如是也。”
杨信阳说着看看那几株苦瓜,又看看自己又见几分衰老的恩师,叹道,
岂效荔枝锦,形惭癞葡萄。
口苦能为偈,心清志方操。
到底争齐物,从来傲宠豪。
不是寻常品,含章气自高。
萧秉卓听了,嘿嘿直笑,“你这孩子,就会变着法儿哄为师开心。”
杨信阳却一本正经,“这苦瓜我知道,俗话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以苦为偈,吃苦为乐,方能心清气正,德品自高,恩师正是如此,所以民间还有一段谚语,说得更是通俗明了,人讲苦瓜苦,我谓苦瓜甜,甘苦任君择,不苦哪有甜。”
萧大人拍拍杨信阳,道,“这苦瓜在中原食谱中,上不了多少牌面,在石涛和尚之前,甚至没人想过此物可以做菜,爱食苦瓜最有名的,当属画家石涛。
那石涛和尚乃是三百多年前亡国皇子,乃是明朝皇族后裔,本姓命苦极。
15岁时本家王朝覆亡,夷人入主天下,追杀前皇室,他辗转逃到旧苏门答喇,隐姓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