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子胥是个忠臣,但他的忠却不是愚忠。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他伍子胥可以死,但让他心甘情愿,毫无怨言,那是办不到的。
他留给家人最后一句话:“我死后,你们挖出我的双眼,挂在姑苏东门上。我要看着来日越兵入吴!”
说完,自刎而亡。使者取剑还报,将伍子胥的遗言一一转述于吴王。夫差亲自前去看着伍子胥的尸身,恨恨地数落道:“伍子胥,你已经死了,还能知道什么?”
夫差亲自砍下伍子胥的头,挂在城楼上;余尸则装入一个皮囊,投入长江,诅咒道:“日月烧烤你的骨头,鱼虾吞食你的肉,你的骨头都化成灰烬,还能看见什么?”
皮囊在江水中随波逐流,江潮激荡,江岸崩塌。当地人害怕了,便私下捞起伍子胥的尸身,葬于吴山。后世将此山更名为胥山,山上建有胥庙,以纪念伍子胥。
夫差杀了伍子胥,便进伯嚭为相国。他仿佛是为了跟已死的伍子胥赌气,还想要增加越国的封地,但勾践却死活不肯接受,只得作罢。
勾践回到越国,自此加紧实施向吴国复仇的计划。夫差毫不知觉,更加恣意妄为。他征发数万民夫,修筑邗沟,东北通射阳湖,西北合并长江与淮水,向北直达沂水,向西可通济水。这是中国最早的人工运河,隋炀帝的京杭运河的前身。
太子姬友知道父王想会盟中原,很想劝谏,但有伍子胥的前车之鉴,又不敢太过激烈,只得采取迂回的方式进行。
一个清晨,太子怀揣一把弹弓,从后园而来,衣裳鞋子都湿了。吴王觉得奇怪,问是怎么回事。姬友说:
“孩儿适才游后园,听见秋蝉鸣于高树,所以前去观看。只见那秋蝉望风长鸣,自得其乐,却不知后头有只螳螂顺着枝条爬过来,准备捕食那蝉儿。而螳螂一心只盯着那秋蝉,也不知道后头有只黄雀躲在绿荫中,正准备伺机啄食螳螂。黄雀一心对付螳螂,却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不知孩儿手持弹弓,准备弹射它。孩儿一心只有黄雀,却一脚踩空,跌落高坎。所以衣服鞋子湿透了,为父王所笑。”
吴王先没听出味儿,说:“那是你只贪前利,不顾后患,天下之愚,莫过于此。”
“天下之愚,更有甚者。鲁国乃周公之后,又有孔子教化,可齐国却无故讨伐,以为从此能占有鲁国了。却不知我吴国大军,千里奔袭。吴国大败齐师,以为自此齐国归吴所有,却不知越王将选死士,出三江口,入五湖中,屠诛我国民,灭我吴宫。天下之愚,莫过于此!”
夫差这次听明白了,火了:“这些话是伍员说的吧,我早就听厌了,你又再来罗嗦,来阻挠的霸业吗?再多说,你就不是我儿子!”
太子姬友吓出一身冷汗,只得退下。夫差使太子友和王子地,王孙弥庸居姑苏守国,他自己统领精兵,从邗沟北上,与鲁哀公会于橐皋,在发阳邀上卫出公,一起约会诸侯,召开黄池大会,准备与晋国争一争中原霸主的地位。
越王勾践听说吴王已出吴境,与范蠡商议后,尽发越国四万八千人,走海上入长江以奔袭吴国。
前队畴无余先到了姑苏郊外,王孙姬弥庸出战。两人交战数回合后,王子姬地引兵夹攻,畴无余落马被擒。次日,勾践的大军到了,太子姬友本想坚守不出,王孙弥庸说:“越人一向怕我吴国,而且他们远到而来,必定疲惫,只需再胜一场,必会逃走。即使一战不胜,再坚守也不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