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名赫赫的戚家军就这样被消灭了,这一战明军伤亡上万人,满清也伤亡了上万人,而戚家军在弹尽粮绝,大炮轰击下苦苦战斗数日,全军覆没。
后来史书之上,无论是明朝实录还是清朝修的明史,无一不对这场浑河之战表示崇高的敬意,称之为辽左用兵一来第一血战!
这一战过后,戚家军几乎全军覆没,不过还有一些留守的戚家军,朝廷派人前来抚慰,问戚家军还有什么想要的,只要说,朝廷尽量满足。
结果这些戚家军只说了一句:不求赏赐,只求再上战阵,报仇雪恨!
十天后辽阳之战中,所有戚家军皆战死,无一生还,自此戚家军连最后的火种都没了。
后来朝廷有人想要重新组建这支神兵,不过浙江义乌与宁波等地的县令上书,连年征战,治下男丁十不存一,再无可战之兵,朝廷见状实在是招不到人了,从此戚家军不复存在。
“唉~壮哉,壮哉。”
李朝生看着忍不住感叹一声,这时空姐走过来道:“先生有什么事吗?”
李朝生摆摆手道;“没事,有水吗?给我来一点。”
“有的。”
空姐很快把水拿回来了,这时李朝生喝了口水,紧跟着开始研究,你说戚家军如此厉害,说是现在明朝第一军也不为过,为什么自从覆灭之后,就没有重组过呢?
从资料上显示说,朝廷曾经想要重新组建的,只是义务与宁波的男丁没了,所以不在组建,那不用义务兵不行吗?
为什么非要用义务兵呢,义务兵有什么区别于其他地方的兵吗?
李朝生想着查资料,看了会儿,发现主要原因是,明军怕死,每临战阵多有畏缩者,而义务人不一样,团结好斗,甚至可以自发组织起来,抵抗跟他们抢银矿的外乡人。
所以这一带兵卒比较优秀,是戚家军的根基。
李朝生看着,却摇了摇头,这不是主要原因,探究根本,士兵为何怕死,这是有原因的,不是用地域来划分的,虽然地域也有关系。
可是最核心的部分,是利益,是归属感。
明军最多的使用是卫所制度,卫所制的弊端前面已经说过了,压迫性极强,士兵很多都是自己所在卫所百户,千户的奴隶,拿着微薄的粮饷,吃饱都是问题,我们还给你玩命,你是不是扯淡呢?
而且士兵完全没有归属感,打仗完全就是跟着混,反正打赢了,拿奖赏的是当官的,我们拼啥拼命,能摸鱼就摸鱼,能跑就跑吧。
而戚继光的戚家军不一样,用的是募兵制,当兵是拿工资的,而且还不低,每人每年十八两银子。
有了钱,那就有动力了,外加义务兵源确实优秀,所以才能练成戚家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