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众人看先生(2 / 4)

还得分析其中的道理,作者为什么这样子写。

换做是旁人的,易泽绝对写上成分赘余,语义重复,罗里吧嗦不够精炼之类的东西。

但对于先生的敬畏,以及之后试卷批改时老师可能有的责备,易泽还是相当的从心,绞尽脑汁写上去似是而非的套话空话。

这样写自然是驴唇不对马嘴的,但要求一个年岁不大的孩子,能对先生的文章有什么理解,实在是太过于强人所难了。

说实话,先生的文章,只有到了一定的年纪,有了一定的阅历,而后对于社会对于人生,有了较为充分的认知之后,才会觉得厉害,才会有更深的感触。

就好比红楼梦,年少之时去读,只觉得了无生趣,每天都是些家长里短,分外的无聊,还不如看点武侠小说,体会刀光剑影的热血争斗。

不同的年岁,人的认知会有不同的变化。

人不是动物,一切都刻在了基因上。

动物出生不久,就能够学会捕猎的本能,基因中的记忆,让他们能够迅速的学会如何在野外获取食物。

人类没有这个功能,小孩子你不教他怎么用筷子,那他就只会手抓饭了。

当人成长到面对现实的时候,就可以去通读先生的著作了。

每一次通读,都是一次成长,都会有不同的理解。

活着的作家余华就曾经提到过自己对于鲁迅先生,在不同时期的不同看法。

余华曾经提起过,以前自己这一辈子最讨厌的作家就是鲁迅。

原因自然也很简单,都是在小时候被逼着看鲁迅,认为先生的文章沉闷,无聊透顶,一直要读,一直不明白他到底在写什么,还总被要求全文背诵。

有一次余华被先生的著作绊倒了,摔了一跤,就骂了一句“他妈的,都过时了,还要出来捉弄人”

后来他读书毕业,读了大量的中外文学作品,但就是没有读过先生的一个字,知道他自己也成为了一个作家。

成为作家之后,有的文学评论家说他的作品有先生那味了,余华还十分不高兴,觉得别人是在贬低他的作品。

时间来到一九九六年,当时有一个导演想要把先生的小说改编成电影,就找到了余华,让他帮忙策划一下如何改编。

余华原本是想着拒绝的,毕竟自己也不喜欢先生,但实在是压不住对面给的太多了,那个时候余华也缺钱用,就一口答应了下来。

收钱办事,余华当即就在书店里买了一套先生的作品集,晚上开始在灯光下阅读这些他最熟悉也最陌生的作品。

读的第一篇就是先生的狂人日记。

这里面有这样一句话“要不,赵家的狗为何看了我一眼”

当时余华就被吓了一跳,心想这个鲁迅有点厉害,一句话就让一个人物精神失常了。

余华本身就是一个作家,他心里清楚得很,有些作者就是想让笔下的人物精神失常,可是费力写了几万个字,他们笔下的人物仍然很正常。

后面余华读到孔乙己的时候,时间已经很晚了,当时他直接给那个导演打了个电话,说不要糟蹋鲁迅了,这是一位伟大的作家。

往后余华去挪威演讲的时候,对听众表达了自己对于鲁迅的看法,说了这样一句话“当一个作家成为了一个词汇以后,其实是对这个作家的伤害。”

演讲结束之后,一位教授走过来对余华说道“你小时候对鲁迅的讨厌,和我小时候对易卜生的讨厌一模一样。”

著名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对于鲁迅的评价更加直言不讳,就一句话“如果我能写出阿q正传,我宁愿我所有的作品都不要了”

许多著名作家,对于先生,那都是带有着相当大的敬意的。

一来是先生作品之中体现出来的东西,实在是太令人震撼。

最新小说: 狂龙下山:我是国手仙医 徒儿你无敌了,快下山去吧 末世:求生游戏,我跟丧尸学斩仙 饥荒年,我囤货娇养了古代大将军 狱出邪龙 真千金她一抬眸,海城大佬齐低头 九阳绝脉:下山后我无敌了 无敌纨绔,归来祸乱天下! 我入狱五年,出狱已无敌 联姻多年后,她重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