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上道礼。
此行,还不知道会遇到什么事情,不过,接下来就知道了。
期时,没有在总督府继续停留,随着被唤醒的牛牛一处,身化流光,离开江南。
……
“公子,那些异邦的浮屠之人,愈发不安分了。”
“明着不行,暗地里的小动作一个接着一个。”
“若说将他们剪灭,寻常力量又难有所为。”
“欲要将他们的道理拿来诸夏,扶持诸夏自身的浮屠世尊道理,也需要时间。”
“还有……河西之地的乌孙已经算是纳入帝国了,想来,要不了多久,乌孙就会成为帝国郡县。”
“西域,也不会太远。”
“待西域也纳入帝国疆域,当初的禁令该怎么办?”
“禁令所言,浮屠不得入帝国传道,不得入诸夏传道,近年来,河西传来的一则则消息来看,浮屠的动作很频繁。”
“估计他们也早早看到了那一点。”
“估计更希望帝国将乌孙、西域纳入掌控之中,如此,一些事情和麻烦就不存在了。”
“浮屠的道理,很霸道!”
“西域之地,一个个小国,若是不尊奉浮屠世尊之道,那么,轻则君主换位,重则,引兵来攻之,国灭则改之。”
“西域诸国,已经大部分小国都尊奉浮屠之道了,剩下的一些小国,估计也支撑不多久了。”
“对于西域原本存在的一些道理,多干脆对待,直接彻底打压,杀那些道理的传人,焚灭那些道理的传承器物……。”
“若是真入了诸夏。”
“估计也会有类似心思。”
“……”
目视河上同牛牛远去的方向,弄玉再道。
从道的修行来看,于浮屠应该无视之。
无论是道家的道理,还是百家的道理,亦或者浮屠的道理,都是道的显化,都是道的传承。
然!
道理如此,真正的落于世俗,一条条道理又不一样了。
都觉自身是正道。
都觉自身是昊天之下独一无二的道理。
都觉自身是昊天之下最为完美的道理。
……
此般,纷争就开始了。
也是在纷争之中,出现了大家显学,出现了小家小派,为何会有那般的境况,则是世俗的回响。
浮屠的道!
已经不陌生了,他们的道若是在诸夏世俗传播流散,怕是会引起相当大的动静。
那般情形下,别的百家之人,别的宗派之人,肯定想要应对,如何应对?不外乎道理和实力上。
论道理,也许不会逊色。
论实力,就难说了。
关键!
浮屠的道理是外邦人,于诸夏而观,就是蛮夷之人,蛮夷之人入诸夏传道,且大有所成?
亦是多奇怪。
……
“想的不少,却又想的太多了。”
“浮屠是一门不错的道理,本侯并不想要将他们长久的拦阻在外,只是眼下不行。”
“诸般道理,入诸夏,则华夏之,外放,则蛮夷之。”
“无需细想太多。”
“上古岁月,部落大联盟岁月,人皇轩辕岁月,九黎一族就不被中原不足接纳承认,其后……相融一体。”
“还有另外的一些部族。”
“河西乌孙的事情,无需太多理会。”
“至于帝国要掌控西域,眼下还没有合适的机会,诸多外事,先等等再说。”
“浮屠,百家,分教开宗,……,不为大事。”
“帝国,才是紧要!”
“至于道家,本侯已经洒落不少种子了,就看他们谁更加争气一些,就看他们谁能够参天而起了。”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