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将军:哦?
沈惟敬:那拨不到50人的倭寇流匪,从浙江平湖登岸,没引起我大明官兵的重视,没曾想他们竟然一路抢掠到了临安,转而又劫掠淳安,后来不知是迷路还是啥意思,东逛西瞧的,顺带把常州、苏州那片都抢了一遍,最后竟然杀到了我大明洪武皇都南京城下。
李将军:想起来了,听家父提起过的。
沈惟敬:虽然在我大军围剿下,这40多个倭寇全部被砍,但是他们这一路竟然杀死砍伤我官兵
(本章未完,请翻页)
3000余人,要论战绩,只有两个字:耻辱!
李将军:自隆庆到万历,天下太平,朝堂歌舞升平、民间安居乐业,谁也不太愿意去折腾战事了,好多武将都马放南山、当了封疆大吏,都忘了怎么打仗。
方知县插话:李将军、沈钦差,咱老百姓有句大白话,叫赤脚的不怕穿鞋的。东瀛那边战乱连连,弱肉强食,地方又小,难以为继,本岛上的失利者掠夺朝鲜、侵扰大明,都是为了他们能苟延残喘。害得我义州边境这些年叫苦连连。
李将军:我大明洪武帝曾有遗训:犯大明者,虽远必诛!本将军此番出征,就是为平定朝鲜战事而来。惹恼了我,明儿一早就出兵驱除鞑虏、马踏东瀛。
沈惟敬:将军息怒,将军息怒啊。来之前宋老爷一再交代,不到万不得已,咱都暂且不用兵。我们是为调停朝鲜战事而来,只要他东瀛小儿能和咱们说道说道、能像个正常人那样见好就收,咱还去打个鸟仗啊。再说凭李老将军和你您的威名,加上您的大部队到平壤城这么一站台。我估计他小西行长定会知难而退。
李将军:如此甚好。咱俩肯定听命尚书老爷的。那就暂且等前来封赏的小日本到了再见机行事吧。
正说话当儿,胖子丢盔弃甲、脸粘血迹径直跑进来,边跑边叫唤着:将军,将军老爷,大事不好啦。
李将军:让你去送个信儿,怎么弄成这副模样?
胖子:秉将军,小的领命后直奔小西行营,让他安排人马前来平壤城领赏,这小西老儿倒是听话,当即让他的小队长带20名随从屁颠屁颠的跟我回来的。
李将军不解:这不是好好的么,你怎会落得如此狼狈?他们那拨来领赏的人呢?
胖子:我带着他们一行有说有笑的,刚走到平壤城郊外,您安排布防的那批兄弟,一看到是东瀛官兵,不分青红皂白的,一通砍杀,当场撂倒了15、6个,我拼命大叫钦差随从、钦差随从,才保住小命,剩下那几个东瀛兵,连滚带爬的又跑回去了。
李将军:两军交战,不斩来使。这布防的队伍怎的那么鲁莽?副官,副官。。。
副将应声入内:将军有何吩咐?
李将军:你安排了谁在城外布防?
副将:秉将军,末将考虑到震慑力,特意安排了第一虎将李成龙的队伍。
李将军:怪不得会坏事,我这堂叔是出了名的鲁莽将军。光听他莽张飞的名头就知道大概了。既然已经开打,而且还一口气杀了他15、6个东瀛官兵,不如乘胜追击,直接就杀将过去得了。
沈惟敬:将军,使不得啊。咱杀了他的使臣,小西肯定正在气头上,如果我们直接开干,肯定会两败俱伤。既然咱们“当面叫哥哥背后掏家伙”的计划流产了,那咱们只能把这次砍杀当成一场误会。解铃还须系铃人,还是我再跑一趟吧,去解释解释,再忽悠忽悠那位老小儿。先把他稳住喽,将军您再根据情况,小规模的袭扰袭扰他们。
李将军:我看行。那就只有辛苦钦差啦。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