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得民心,正是天时地利人和。江东地区是可以保住的。建安七年(202年)或建安十二年(207年),
吴太后去世,她担心江东的局势,于是就召来张昭等人叮嘱他们一定要好好辅佐孙权巩固统治。
孙策死后,孙权即位,孙权任命张昭为军师将军。张昭与孙劭[shào]、滕耽等人就仿照周朝和汉朝,
一起制定国家的仪礼等大事。当时孙权因为悲伤没有过问政事,
于是张昭就告诫孙权不要因为放纵个人感情而忘却自己作为国家继承人应该承担的责任。
这才使得众人心里感到有所归靠。当时孙权刚接管江东的时候,天下四分五裂,到处都有造反的人。
张昭为孙权书案例继位,第一件事就是陪同孙权骑马出巡诸军,向孙氏宗亲、各士人、武将等表示对孙权的支持,
让江东将士明确政权归属。其二,张昭辅政的时候,就安抚百姓,讨伐谋逆之人。他上表中央宣告孙氏的政治态度是尊奉汉室,
确立孙氏集团的合法性,下书明确宣告孙权继任,令诸将与官吏各司其职。之后每当有邻国的使者来吴国时,孙权都让张昭去接待。
孙权每次出征之时,张昭都会留守后方镇守。此后黄巾军起义,张昭又率领军队镇压。等到孙权讨伐合肥的时候,
就命令张昭去征讨匡绮。又率军在南城攻破了反叛军周凤等人。张昭又成为孙权的长史,与从前接受同样的职务。
后来刘备上表任命孙权兼为车骑将军,张昭为军师。孙权有围猎的癖好,当时他在狩猎的时候是有危险的行为,
张昭认为这对于君主来说是一件极为不恰当的事情,对其多次进行劝诫,但是孙权听不进去。
魏黄初二年(221),魏国派遣使者邢贞任命孙权为吴王。邢贞进宫门后不下车。张昭对邢贞说道东吴是可以对不恭敬的人进行执法的,
于是邢贞就赶紧下车。张昭此后又被任命为绥远将军,封爵位为由拳侯。孙权到武昌时,登临钓台,饮酒大醉。
他就让人用酒泼洒大臣们。张昭当时神情严肃一言不发,起身走到外面的车中坐着,
孙权派人喊他进去张昭拒绝并以商纣王做例子劝诫孙权,孙权于是就沉默无言面露愧色,停止宴饮。
当时,孙权决定设置丞相,大家都认为张昭合适,但是孙权并没有让张昭做丞相。后来前丞相孙邵去世,
百官又推举张昭,但是孙权还是没有起用张昭而是起用了顾雍。同时,张昭与孙权之间就有战略分歧和政治立场冲突。
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取得官渡之战胜利后,就寄信给孙权让其送质子于曹操那里。孙权召集群人商议此事,
张昭、秦松等人犹豫不能决定,孙权心中已定,他不愿遣送质子。在西征江夏郡黄祖之事上,
鲁肃不仅拟定了西征江夏,进而征服荆州刘表的计划,更明确提出要“鼎足”江东割据一方,
正中孙权下怀,但是张昭针对鲁肃的计划,对其进行了抨击。不久,恰逢黄祖健将甘宁来投奔孙权,
并就西征之事向孙权献策,孙权对甘宁的建议十分赞同。当时张昭为此诘难甘宁,以吴国自身危急,
如果军队真的西征,必然导致吴国国内大乱这一后果来阻止甘宁的计划。但是甘宁劝张昭不要太过于担心出乱子,
要追慕古人。孙权更加支持甘宁的计划,让甘宁不要太在意张昭的话。后来孙权西征,果然擒获黄祖,
并俘虏了黄祖的全部军队。自此,张昭与孙权以及江东的几位主要将领的政治理念越来越相抵触。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明确表示希望孙权归附北方,而且当时江东大部分士人都有“投降”之意,
张昭也考虑到曹操能挟天子以令诸侯,不可轻易抗拒他。而且当时曹操已经取得了荆州,
吴国对抗曹操的军事优势——长江也便失去了,同时曹操一方的军事实力是吴国不可比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