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晚饭后,吴嬷嬷过来,给舒舒上了第一课。
舒舒承认自己狭隘了。
吴嬷嬷并没有拿“男欢女爱”开头,也没有其他类似扬州某某圈的隐藏出身与技能,而是说起自己的经历。
“老奴祖籍怀柔,娘家世代酿酒为业,等到老奴初嫁,嫁妆丰厚,许字同村的耕读子弟,两人女财郎貌,也蜜里调油似的,生育了一双儿女
八旗入关,宗室圈地,京畿的地多成了官庄,百姓多为佃农
娘家长辈相继病故,我前夫已经是秀才,借此钻营到老主子身边,还贬妻为妾,娶包衣女为正妻
当时所有人都劝老奴认下,老奴不认,他能凭借书本晋身,我就不能么
当时顺治爷也是推崇汉学,旗人女眷学着说汉话,认汉字儿,老奴就投靠到女主子名下,带着嫁妆与前夫合离
在女主子的陪房中,择了现下的男人为夫
虽说是半路夫妻,可半辈子下来,小五十年,哪里没有磕磕绊绊的
可是他就算有父母兄弟为靠山,也不敢得罪了老奴这个孤女,除了老奴奶大了夫人,在府中有几分体面,还因为老奴手中不差钱,家里置办的房宅都在老奴名下,这夫妻情分不过是锦上添花,不是离了男人活不了,别居也好,再次合离也罢,都没有什么不能接受的
什么夫妻情分、儿女亲缘,只要不差钱,就都能彼此体面
可也不能当了冤大头,想着骨肉情分云云
要晓得这人心都是养大的,还不如早早的划出线来
什么时候,都是自己最重,才是真正的保全之道
别想着委屈求全,越是求,却是求不全
老奴那两个前夫儿女,就是前车之鉴
之前觉得他们可怜,想要带在身边教养,可是他们当时是富贵眼,看不上老奴这下堂妇
老奴也就不强求
等到眼下,都是孝子贤孙
不过老奴也明白,都是奔着钱来的
来就来吧,谁也不是圣人
面子上过得去就行,权当哄自己乐呵,不必苛责”
老人家慢条斯理的讲述着,舒舒却听得敬佩不已。
要知道觉罗氏名下之前也是有酒坊的,前些年皇上下了“禁酒令”才关了。
看来用的应该是吴嬷嬷娘家的配方。
换做寻常妇人,经历娘家败落、丈夫变心、贬妻为妾这种大变,怕是只有郁郁而终,吴嬷嬷却是不肯认输,永远有自己的底牌。
这其中不乏“借力打力”、“狐假虎威”、“未雨绸缪”等算计,可是将主动权牢牢握在自己手中。
“所谓公婆,不是父母当年老奴前头公婆,一进门就想要收拢我的嫁妆,一口一口长嫂如母,恨不得将小叔子、小姑子的婚嫁之资都推到老奴身上
不过是欺负我新媳妇面嫩,不好拒绝,老奴直接在书坊里借了律书回来,日夜催促着前夫抄书,担起长兄之责,也主动教导小姑子绣花,手把手的教她为妇之道
约莫着嫌隙深了,后来才支持儿子另娶,最后得了个如母的跋扈长媳,也是求仁得仁
这些闲人,不必放在心上,这些闲气也没必要生,不相干的人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