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9章铁公鸡一毛不拔
天宝十年夏,方重勇携银枪孝节军抵达关中,但并未直接奔赴长安,而是屯扎在长安以西不到百里的武功县郊外,等待朝廷的旨意。
其实军队从边疆调拨到长安,都是这个路数,不可能在朝廷毫无掌控的情况下,让军队一路长驱直入进入长安。
万一某些人就是利欲熏心,想趁着混乱梭哈怎么办呢所以类似制度性的预防,一直都是处于一丝不苟的执行当中。
然而一连几天,议政堂都没有准备好银枪孝节军的封赏文书。
一方面是对方索要的奖励数目太大,另外一方面,则是国库空虚,且原本划拨给兵部的财帛,很多都是用来应付边军了,没有为方重勇他们专门准备。
银枪孝节军之前不显山露水的,数量不多,而且还在扩编当中,并没有引起朝野上下的注意。
但现在不注意也不行了,这已经成为远征西域且战功赫赫的功勋部队,不好好打点是不行的。
李适之等人不想拿钱出来,又不知道要怎么应付,这一拖就硬是拖了三天。
最后还是基哥一道圣旨送到议政堂,让宰相们速速解决此事。至于怎么解决,他没说。不过很明显,不能从基哥掌管的太府寺拿钱,而是要走国库的渠道。
之类和稀泥的话,愣是没有单独处理或拍板过哪怕一件事
郑叔清的意思很明白了老子就是个透明宰相,平常啥权力也没有,说了话也不顶用。
事实上,郑叔清完美担当着这个职务,充分体现了“有他没他一個样”,却又不显得碍眼。
“郑相公,你也是宰相,为何事到临头就没有担当了呢”
下官怎么说,多半不重要的,您看是这个道理吧”
李适之看了一眼担任同中书门下三品,兼任工部尚书的郑叔清询问道。
郑叔清很是大度,甚至压根就没有讨价还价,直接答应下来了。
自从当这个“小宰相”以后,郑叔清每天上班打卡,办公读书,饮茶饮酒,下班打卡回家。
李适之也有点心疑,他一脸忧虑问道
“郑相公,这件事可不是开玩笑。朝廷是真拿不出赏赐的财帛了。今年到处都有灾荒,朝廷花了不少钱,现在还在应付。
李适之在心中大骂郑叔清无耻下流却又拿对方一点办法都没有
脾气本就不好的李适之质问道,议政堂内的气氛顿时紧张起来了。
房琯有些不敢相信,居然有人主动跳坑。
虽然脸上带着笑意,却是明摆着不怀好意。
“郑相公,此事你以为如何”
郑叔清想也没想,条件反射一般直接回了一句。
但郑叔清也不是完全不发表意见。说得最多的,诸如
“嗯,还好。”“不如交圣人定夺。”“不妨一试。”“右相说了算。”
他能休息就尽量休息,对于任何政务,都不发表反对意见。
“右相可以当证人嘛。”
右相,您决定的事情,朝廷才会办理,需要下官做什么,下官照做便是。
你能说服那些丘八么”
而且,这个要求郑叔清还真不好拒绝推脱。
房琯都想好了郑叔清拒绝以后要怎么说,没想到对方居然满口答应,顿时感觉像是一拳头打在棉花上一般,几乎被憋出内伤来。
盛唐时期,只要官衔带“同中书门下”这个字样的,就是形式上的宰相。但若是不担任侍中或者中书令分别为左相右相,那么其实只能算有名无实的“小宰相”。
既然你最闲,那你跑跑腿,也是理所应当的吧
因为宰相们都“很忙”,而郑叔清是最闲的,几乎可以用无所事事来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