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士,你配合一下平西郡王抓人,抓到以后,一律扭送大理寺狱慢慢审问。
基哥有些疲惫的摆了摆手说道。
永无出头之日。
他对这个人,似乎是心中充满了嫌弃。
结果一行人还没走到朱雀门,就跟基哥所在的队伍撞了个正着。
此前,又在六部及议政堂历练多年,还曾经外放为刺史。
基哥面无表情的点点头,压根看都懒得看李适之一眼,对高力士吩咐道。
微臣以为,除恶务尽,免得寒了三军将士的心,也免得变生肘腋。”
不如让他暂时担任吏部尚书,中书令,收拾残局填漏补缺。
待朝局稳定后,圣人再来调整中枢人事,也是不迟。
为今之计,以稳为主。”
方重勇小心翼翼的建议道。
老郑
基哥脑子里出现郑叔清点头哈腰的模样,随即笑道“郑叔清为官四平八稳,在朝堂多年,确实是合适的人选。力士啊,草拟一份圣旨,今日便下发下去,拜郑叔清为右相。”
方重勇的建议,跟基哥的想法几乎是不谋而合,只是他后知后觉,暂时还没想到而已。
基哥觉得,郑叔清最大的优点,就是这个人为官没有任何想法,有他没他几乎一个样。
郑叔清整个人身上就写着两个醒目的大字苟住
想治理好大唐,自然是不能让郑叔清这样的人当右相。可是如果只是为了稳定朝局,那么这个人确实是最合适的。
也最好控制。
因为这个人不折腾。
关键是,其他人都知道郑叔清只是一个“代理右相”,迟早会走的。所以反而不会给他使绊子。这样有利于稳定目前将乱未乱的局面。
“平西郡王此番平息叛乱有功,你想要什么赏赐呀”
基哥不以为意的询问道。
“回禀圣人,微臣矫诏,虽事出突然逼不得已,却也可以算作是欺君。
微臣恳请朝局稳定后,不再担任银枪孝节军军使,外放为官,岂会奢求赏赐”
方重勇躬身行礼说道,态度异常谦逊。
听到这话,基哥满意的点点头,随即摆了摆手道
“话不是这么说的。
你当不当这个军使,伱自己说了不算,那是朕说了才算的。
朕让你当,你不想当也得当,岂能讨价还价”
“微臣惶恐。”方重勇露出一副受宠若惊的模样。
“罢了,你带着高力士去收拾残局吧,朕想在议政堂静一静。”
基哥叹了口气,自顾自的走进议政堂,也不知道是在惆怅什么事情。
走进议政堂以后,他环顾四周,发现并没有被人翻看,搜查的痕迹,悬着的心才放回原处。
从方重勇的态度看,基哥感觉这应该就是一场被逼急了,然后反杀的兵变。事前并未有什么具体谋划,也没有什么其他的诉求,更不涉及到他那些好大儿。
总算是不幸中的万幸。
至于方重勇举荐郑叔清,倒也是合情合理。不只是李适之害怕清算,方重勇和银枪孝节军也害怕事后有人“翻案”啊。
不推举一个相熟的人去当宰相,把事情一板一眼的落实,在场面上盖棺定论,万一将来朝廷反攻倒算怎么办
这件看上去“不起眼”的小事,反而是生死攸关的大事。方重勇不经意间,就把最大的一个隐患给消除了。
郑叔清若是将来对付举荐自己为右相的方重勇,那么他的政治信誉和人格道德,将会完全破产,成为一个人见人恶的卑鄙小人。
这一手当真是玩得好啊
基哥一边在议政堂内踱步,一边心中感慨,方有德生了个好儿子。
幸亏,这不是自己的儿子,要不然,此人一定会行当年太宗玄武门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