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也是五年制,主要是能够熟练的起草公文,掌握各种数学、物理和化学公式,并进行简单的计算。
中学的学习,主要以数理化为主,语文方面只需要做到通畅的朝廷法令并正确理解其中的意思,可以用标准的河洛官话念出来,即可。
朝廷养兵的钱和粮,高丽人都承担了。朝廷养官吏的钱,每年收的田税和商税,也是绰绰有余。
海外的粮食,源源不断的送进来,彻底解决了饥饿的致命威胁。
抓来的工奴们,每天都在监工们的皮鞭威慑之下,辛苦的修桥筑路。
整个帝国的国力,可谓是蒸蒸日上。
如今的科举,其实是两条腿走路。死抱着儒学不放的人,李中易也给了出路。
三年一次的乡试和省试,继续保持了下来。只是,殿试合格者,不管是进士及第、进士出身,还是同进士出身,都只能进入翰林院内,成为研究国学和国史的官员。
而新学就不同了。新学的礼部试之后,新学进士就分赴各州县或是十二部衙门,出任吏员。
这种安排,依据的是,弘盛十一年七月初九,弘盛帝,也就是李中易,颁布的上谕。
上谕里讲得很清楚,从弘盛十二年元月起,各地的吏员出缺,一律从新学进士之中,选拔考试产生。
儒学,擅长务虚,尽培养伪君子。
那就让儒学进士们,待在翰林院里,修修史,编编书。朝廷,又不是养不起闲人了
儒门读书人,虽然手无缚鸡之力,秀才造反一亿年也无成。但是,他们耍阴谋诡计的破坏力也是惊人的。
不给儒门读书人出路,让读书人彻底的没了前程,他们就会绞尽脑汁的挖空你的统治基础。
在只有新学进士才可以拿到实权的科举指挥棒之下,旧儒学弟子再顽固不化,迟早也会改弦更张的。
总之一句话,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不能走极端的一刀切
这些都还好办,长子和次子一天天的长大了,他们婚事也该提上议事日程了。
按照历代惯例,皇家担心子嗣不多,往往在皇子十三、四岁的时候,就让他们大婚了。
现在,李中易的长子李继易,已经年满二十岁,次子李继孝也有十九岁了。
左子光和李延清,早在三年前,就按照皇帝的暗中授意,已经将九品以上官员家的小娘子们,全都登记造了册。
有些特别出众的小娘子,甚至都暗中画了像。
以前,小娘子们长到十五岁后,如果还没成婚,每年要交给官府五百文钱,直到成婚之后为止。
李中易登基后,就改了规定,女子未满十八岁就私自婚配的,每年都要给朝廷交三十贯钱。
据不完全统计,因为太过于早婚,以及接生技术的落后,每年死于难产的女子,至少超过了五十万。
不夸张的说,生孩子,是这个时代,女人们最大的鬼门关。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皇长子都年满十九了,尚未大婚,可见皇帝肯定是玩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