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诡三国 > 第3668章 渊渟疑龙隐,岳峙真目明

第3668章 渊渟疑龙隐,岳峙真目明(2 / 4)

这花献得也不对劲啊!

所以,柳珩决定更进一步,直接以典故试探这位『替身』的长短……

当然,这也是试探真的骠骑大将军,对河内士族的一个态度。

柳珩拱手道:『将军雄才大略,一扫群雄,实有古之明主风范。只是……小子不才,有一事不明,欲请教将军,不知可否?』

『但说无妨。』斐潜端起茶水,气定神闲。

『昔者,齐桓公会盟诸侯,一匡天下,然其霸业根基,在尊王攘夷,重用管仲。管仲,齐之良相也,然其早年,曾箭射桓公带钩,是为仇雠。』柳珩目光灼灼,紧盯着斐潜,『桓公不计前嫌,委以国政,终成霸业。小子愚钝,敢问将军,若我河内士族中,有人曾为形势所迫,或有亲友曾效力于曹营……将军待之,当如桓公待管仲乎?亦或……不容二心?』

这问题极其刁钻!

表面上看起来是似乎只是在试探斐潜是否真有容人之量,接纳『有前科』的河内士族,实际上是暗藏机锋!

如果『替身』只是个样子货色,即便只是明白齐桓公的典故,也未必能察觉到柳珩隐藏在典故之下的深层含义!

更关键的是,这典故涉及识人用人、既往不咎等等帝王心术,一个『替身』能答得滴水不漏吗?

厅内其他士族子弟也屏息凝神,等待『骠骑大将军』的反应。

斐潜放下茶盏,目光扫过众人,那眼神仿佛能洞悉人心深处的忐忑。他并未直接回答,反而也引一典故:『柳郎所问,深谙治国之道。然本将军倒想起另一事。』

他声音沉稳,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某有闻,秦孝公欲变法强秦,求贤若渴。卫鞅入秦,初献帝道、王道,孝公昏昏欲睡;再献霸道,孝公始动容;及至献出富国强兵、耕战立国之「强国之术」,孝公方大喜,与卫鞅语三日不倦,遂委以重任,变法图强。』

『「帝王」之道,非不美也!乃时不当用也!』

斐潜顿了顿,目光如炬,『本将军之心,如同孝公!所重者,非虚名,非旧怨,亦非门第高低。所重者,唯「实用」耳!一重「实心」,是否真心认同青龙寺之论,「求真求正」、「生民为本」之理?二重「实才」也,是否有经世济民、富国兴邦之真才实学?三重「实干」,是否有脚踏实地、为华夏天下,添砖加瓦之志?』

斐潜说到这里,身体微微前倾,气势迫人,『若河内士族子弟,有此「三实」,纵有前尘往事,只要真心归附,勤勉任事,本将军视之如臂膀,倚之若长城!此非效桓公之所「容」,乃效孝公之「求实」是也!至于其他……』

斐潜端起茶水,饮了一口,缓缓放下,『若心术偏激,弃正道,取巧途,岂足为用乎?』

众人听闻,不由得吸了一口驴肉火烧。

这番回答,引经据典,针锋相对,气势磅礴,立意高远!

非但完美回应了柳珩的试探,更清晰地勾勒出骠骑军选拔人才的标准和斐潜本人的政治抱负。尤其是将『容人』提升到『求实』的高度,强调实质贡献而非简单宽恕,立意远超柳珩的预期!

更重要的是,斐潜不仅是在表面上回答了所谓『用人』的问题,同时也回答了柳珩暗藏的『尊王攘夷』的路线选择问题!

斐潜表示「帝王」之道,并非是不好,而是现在暂时不能用,时候不对而已!

柳珩等人,不由得都是心中剧震!

这气度,这见识,这引经据典信手拈来的从容……

这绝非一个『替身』所能拥有的!

他们彼此交换着惊疑不定的眼神。

『小子,小子还有一问……』柳珩清了清嗓子,抛出一个涉及了微妙政治伦理的问题,『昔者,郑庄公克段于鄢,其母武姜偏宠叔段,庄公遂置其母于城颍,誓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后颖考叔献计「阙地及泉,隧而相见」,母子遂和。敢问将军,庄公此举,是孝耶?非孝耶?颍考叔之谏,是正礼耶?抑或权变非礼耶?』

这问题看起来也是『很简单』,毕竟春秋么,开篇就是这玩意,说是没读过,简直就是侮辱智商,但是细细追究起来,柳珩又问得极其刁钻,既涉及『孝』的根本伦理,也就是郑庄公囚母是否不孝?又是涉及礼法的执行与变通,也就是挖地道见母是否合乎礼?

甚至隐隐约约还有

谁是『郑公』,谁是『叔段』,谁又是『武姜』?

最新小说: 斩断情丝后,全宗门痛不欲生 官路:从扫黑除恶开始 权力巅峰:我老婆是京圈大小姐 修仙万年归来 假少爷被赶回农村带妻儿逆袭人生 重生之东北小城风云录 重生1977,从断亲开始 灵气复苏:开局获得弑神之力 开局一首天下,塌房歌手引爆乐坛 带着Tom勇闯霍格沃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