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在选择电动车时,几乎不假思索地倾向于未来汽车。
不过,
由于米国政府对未来科技集团的制裁,针对其产品加征了高额关税,这使得未来汽车在米国市场的售价远高于其他地区,竞争力大打折扣。
尽管未来汽车在技术和性能上依旧领先,但高昂的价格让许多米国消费者望而却步。
去年年初,未来汽车开始了海外市场的扩张战略。
未来汽车在米国遭遇阻力,郝强对此并不感到意外。
未来科技集团的崛起必然会触动某些利益集团的神经,而米国对他公司的制裁不过是这场全球博弈中的一步棋。
如此一来,特丝拉才能苟活下来。
只不过,利润空间就不如初期了。
要是定价高了,消费者还不如多花点钱买未来汽车呢。
此外,由于未来汽车在全球市场的火爆表现,米国的传统汽车制造商也纷纷加入了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竞争,试图在这一新兴市场中分一杯羹。
在未来科技集团的汽车发展计划中,第三期未来汽车工厂将于2013年年中正式投入使用。
这座全新的工厂采用了最先进的自动化生产线和智能制造技术,计划年产能达到20万辆。
届时,未来汽车的总年产能将突破60万辆,进一步巩固其在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领先地位。
据公司战略部的分析,2013年国内汽车市场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全年汽车销量有望突破2000万辆,桦国将连续第五年蝉联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
未来汽车的目标是抓住这一历史性机遇,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进一步抢夺bba等传统豪华品牌的份额。
目前,未来汽车的产品线已经涵盖了多款热门车型,包括未来es6、es7、es8和et3。
而在2013年春节,未来汽车将推出全新车型——未来es9,这是一款主打商务市场的mvp,旨在满足高端商务人士的出行需求。
与此同时,et5轿跑车型也进入了关键的研发里程碑,预计将在未来两年内推向市场。
如此一来,未来汽车将覆盖了从家用suv到高端轿跑的多个细分市场。
值得一提的是,未来es9和et5的研发过程中,郝强并未直接参与设计,甚至连评审环节都没有介入。
事实上,老款车型每年的优化和新款推出,郝强也逐渐放手,交给了公司的专业团队去完成。
企业的长远发展需要依靠完善的体系和团队的力量,而不是依赖某一个人的智慧。
郝强更愿意将精力投入到更具前瞻性的项目中,比如飞行汽车。
飞行汽车ef1项目启动至今已有一年多时间,目前已经进入了制造验证阶段。
尽管飞行汽车距离量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郝强对其充满信心。
也许,在今年年底就可以亮相了。
若固态锂金属电池能在今年研发成功,这将大大提升飞行汽车的续航能力。
如果能把固态锂金属电池的制造综合成本控制在每度电一千元以内,郝强相信,未来的交通方式将不再局限于地面,而是向三维空间拓展,而飞行汽车正是这一愿景的第一步。
突然间,
郝强的思绪跳转到了另一个领域——电影市场。
去年的数据,国内全年票房收入还不到200亿元,但已经稳坐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的宝座。
这个数字虽然看似庞大,但在郝强眼中,电影市场的潜力远未被完全挖掘。
尤其是动漫电影,这个领域在国内尚未真正爆发,却蕴含着无限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