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况凶手在实施犯罪的时候,心理上是高度紧张的,这对体力的消耗会更大。
所以越独立、私密的场所,越便于实施如此复杂的犯罪手段。
这也是为什么当时周奕看见肖冰家前后都不挨着时,第一反应就是非常适合处理尸体。
第二就是著名的远抛近埋原则了,这个原则主要分析的就是抛尸现场和犯罪现场的距离。
简单来讲就是,凶手在碎尸后选择处理尸体的方式会有两种,一种是埋尸,一种是抛尸。
当然也存在另一种可能性,就是把尸体冻起来,不扔。
上一世后来这样的案子还不少,杀妻的、杀夫的、杀母的,杀完之后直接塞冰柜里冻起来。
为什么说是后来,是因为这种处理方式需要科技发展提供必备条件。
九七年,家里买得起冰箱的,大概也就一半左右,而且还是家庭式的立式冰箱,冷冻的容积很小,别说一个人,半个人都塞不下。
当然九七年不是没有冰柜,但这年头冰柜主要还是商用为主,普通人家里面有冰柜的,一成都不到。
为了不抛尸高价买个冰柜回家,是非常容易引起周围人怀疑的。
这也是宏大案选择抛尸的原因,凶手当时的条件,不具备把尸体冻起来长期保存的可能。
而埋尸和抛尸,就是凶手的两种心理状态产生的结果。
埋尸,通常会埋在距离自己住所、工作地点或其他熟悉、可控区域较近的地方。这样便于隐藏、观察或后续处理,更重要的是符合犯罪心理上寻求安全感和控制感的需求。
抛尸,则会选择抛掷或丢弃在距离作案现场或自己活动中心区域较远的地方。目的是干扰侦查视线,转移警方注意力,增加物证被发现和关联到自身的难度。本质上和埋尸一样,也是出于犯罪心理上的安全感。
蒋彪听了后,说道:“所以这里面不就有点矛盾了吗。你看啊,刚才你说过凶手大概率是宏大里面的人,可有差不多一半的尸块,都在宏大五公里范围内,最近甚至的不足五百米。但抛尸的特征是要远,越远心理上越安全,那不就矛盾了吗?”
这个逻辑,周奕倒是还真没想到,可能是因为之前没有像现在这样坐下来,平心静气地整理思路,分析这个问题。
他皱着眉,冥思苦想。
过了一分钟,突然开口道:“彪哥,假如……”
“什么?”
“假如凶手的心理,既符合远抛,又符合近埋呢?”
蒋彪没明白:“怎么能既符合远抛,他又符合近埋?想不通。”
“先问个问题,你觉得在市区里,埋尸的可能性有多大?”
蒋彪摇摇头说:“应该不大吧,市区里水泥地多,埋不了尸,绿化带等地有人定期维护,被发现的可能很高,除非是刚好有这么一片荒地。”
周奕又问:“那你觉得,如果先不考虑分尸方式,是埋尸容易,还是抛尸容易?”
“那肯定抛尸容易啊,经过的时候一扔就能走了。埋尸还得挖坑,得在埋尸地点长时间停留。”蒋彪想了想补充道,“而且埋尸还得有趁手的工具。”
“啪!”周奕打了个响指道:“彪哥,你说到重点了。说到了凶手为什么不选择埋尸,而是抛尸的重点!”
“停留时间长?”蒋彪疑惑地反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