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问了下,确认这位戴着眼镜满头银丝的老太太,就是福利院的上一任院长。
周奕开门见山,直接拿出了董露的照片问道:“老院长,您还记得这个人吗?”
老太太扶了下眼镜,接过照片看了看说:“这不是小露吗?”
果然找对人了,这么多年过去了,老太太一眼就认了出来。
周奕赶紧追问董露成年后的情况。
老太太想了想说:“我记得……小露念的是师范啊。”
“师范?”
“宏城师范学院?”
宏城相比于同等级的地级市,在教育资源上是有绝对优势的,主要还是得益于宏大的存在,带动了宏城教育体系的发展。
这也是宏大案市里会如此关注的原因。
宏城一共有三所本科院校,及三所高等专科院校。
除了宏大外,还有丁春梅就读的宏城广播学院,以及一所师范学院。
当然后面两位,都是普通二本,但在八九十年代,含金量依然是极高。
也就是说,尽管董露可能生活很艰苦,但只要熬到大学毕业,前途会是一片光明。
八十年代末本科师范毕业,毕业后就能教高中,已经可以打败这座城市百分之九十的人了。
说一句苦尽甘来也不为过。
老院长确认了学校,陈严立刻去一旁给向杰打电话,告诉他不要再盯着宏大的资料查了,可以去宏城师范学院。
陈严打完电话回来,老院长在周奕的询问下已经开始讲述关于董露的事情了。
她说董露从小就特别懂事,不仅学习好,还特别的乐观开朗,七八岁的时候就开始帮忙带孩子,给弟弟妹妹们换洗尿布,教他们自己吃饭穿衣服,俨然就是个小家长的样子。
老太太说的时候,嘴角不由自主地流露出欣慰的笑容。
“小露这孩子,就是太懂事儿了。小的时候明明有机会被收养的,因为她长得好看,像瓷娃娃一样。可每次有收养的好心人夫妇来福利院,她就开始故意捣乱、不听话,所以每次被看中被收养的,都是别人。”
“我那时候还以为她是人来疯,有一次事后还责骂过她,结果她哭着说‘如果我被选上了,别的小孩就没机会有新爸爸新妈妈’了。”老太太摘下眼镜,用粗糙的手背抹着眼泪一声长叹道,“这孩子啊,就是太懂事了,处处替别人着想。”
这话听得周奕和陈严心里不是滋味。
“后来她就长大了,开始上学了。到了上小学的年纪,再被领养的可能性就很小了,所以她就一直留在了福利院里,直到考大学。”
“临近高考了要填志愿,她就跑来问我她念哪个学校,什么专业好。”老太太重新戴上眼镜说,“其实小露的成绩是真的很好,完全能上宏大的那种。但从实际情况来讲,她负担不起宏大的学费和生活费,院里也没办法在这方面帮她,毕竟院里资金就紧张,花的都是老百姓的钱,一分钱都得掰成两半花。”
周奕和陈严连连点头,表示理解。
市场经济起来后,一小撮人经商先富了起来,才开始有人做慈善,有民间捐助这种事。
在此之前,那就是上面批经费来维持这种社会福利单位的运作成本,确实是像老院长说的那样,捉襟见肘。
“所以我就跟她说,她可以试试报师范,毕竟师范类的专业是免学费的。”
这话不假,董露是八四年高考的,那个时候师范类院校作为培养教师的重要基地,学费通常由政府补贴,学生基本不用交学费。甚至大部分院校还会发放生活费补贴,比如伙食补助和助学金等等。
这么做,是国家在政策方面的高瞻远瞩,通过减轻学生家庭的经济负担,为国家培养大量基础教育的师资。
因为只有教育才能强国,才能为国家的未来做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