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摆在他面前的应该只有公费出国这一条路可走。
难道也是刘保国安排的?
可樊天佑跟刘保国没发现有什么关系啊。
周奕回到办公室,对陈严说了这条线索,顺便请教下大学里如果出国的话,会是个怎样的流程。
毕竟他就读的省警高可没有这样的安排。
“公派留学啊,公安类院校,这种情况很少的,不光是你们学校没有,就算公安大学也不多,因为专业特殊性嘛。”陈严说。
周奕点点头,确实,毕竟公安类院校毕业以后都是要进入公安系统工作的,出国也没这必要,何况搞不好还会被境外势力策反成间谍。
周奕记得上一世后来就看过一个新闻,就是讲一个学者出国求学,后来被外部势力策反成了间谍,回国后为敌对势力提供情报,最后导致我国不少机密研究资料外泄。
“一般大学,应该是国际交流更多。”陈严说。
“国际交流?”
“对,也叫交换生。就是跟国外的大学定向换人,这种是最常见的,一般就是半年到一年,最长也不会超过两年。而且交换生虽然可以免学费,但签证护照、往返机票、住宿和生活费还是要自理的,也不是一般人能去得了的。”
陈严继续补充道:“如果是经国家审核通过的公派留学项目,则是会有定期补助的,差不多能覆盖基本的住宿交通和生活成本。不过外国物价太高,还是会有不小的负担。”
这种问题还得是陈严这样的高材生才清楚。
周奕问:“那公派留学一般是谁来管理?”
“最终审核是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到学校层面的话,一般归口会在负责学生管理的部门,然后各个学院的院长有权力申报自己学院的本科生或研究生名额。”
“院长?”周奕立刻想到了陈耕耘,“院长有权力跨学院申报吗?”
“应该不能吧。”
“严哥,把刘保国的资料给我。”
陈严闻言,把已经从档案袋里拿出来的资料递了过去。
目前只有户籍资料和履历资料,还没有调查记录,因为梁卫那边才刚刚开始。
户籍资料很简单,履历资料就很复杂了,厚厚一摞,周奕翻了翻,基本上都是学术方面的成果、主持或参与了什么什么项目,在某某学术期刊上发表了什么主题的论文之类的。
感觉意义不大,或许这些在学校眼里是机密,但在专案组这里可能并不重要。
周奕想看的,主要这两人的职业履历,想寻找到一些蛛丝马迹。
果然,学生管理方面的工作,都是刘保国的分管范围,怪不得学校会让他来对接专案组。
很快,周奕在资料里发现了一个东西,有一个叫做“宏大国际学术交流研究会”的东西,刘保国是会长。
听起来,是个很虚的东西。
周奕往后翻学术方面的成果,果然找到了这个什么研究会的资料。
这是一个由刘保国牵头组织的项目,九四年开始搞的,反正主题和目的写了一大堆,但周奕就抓住了几个关键词:提高国际学术发展水平,大力培养多元化国际性复合型人才。
他让陈严看下,看这个研究会是不是有可能搞公派留学。
陈严仔仔细细看完后点点头说:“这个研究会虽然叫研究会,但实际上他就是一个长期的学术研究项目,你看这上面写了,第一期研究是五年。学术研究项目都会有专项资金的,确实有权力基于项目研究纲领搞留学。”
“等等,我刚才好像看到过这个项目。”陈严说着,翻自己手里陈耕耘的资料,然后指着其中一页说,“你看,陈耕耘的资料上也有这个项目。”
周奕凑过去一看,果然!
陈耕耘的学术履历上,也有这么一条,内容几乎一模一样。
唯一的区别是,刘保国这边写的职务是会长,而陈耕耘这里是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