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多小时后,拖拉机开进了万安镇。
土路变成了石子路,路边多了几家商店和饭馆,门口挂着红布幌子,行人也渐渐多了。
路上的人看到这两辆载满人的拖拉机,都停下脚步,好奇地打量,有的还指着车斗里的人小声议论。
拖拉机最终停在了镇信用社门口。
李哲第一个跳下来,扯了扯压皱的衣角,径直往信用社大门走。
孙立国听到动静,也起身迎接,看到进了大厅的李哲,笑着说:“老弟,人都来齐了?”
“齐了,第一批总共28个。”李哲扭头往门口瞅,那帮人正挤在台阶上,模样各不一样——
孙强左腿有点跛,腰杆倒挺得笔直;王二麻子怀里紧紧揣着一叠手续,脸绷得紧紧的,嘴唇抿成条线;赵兵跟旁边俩种植户凑着脑袋嘀咕,右手指着信用社大门,可眉梢眼角全是兴奋;
还有几个人缩在人群后头,眼神躲躲闪闪的,一看就是头回进信用社办贷款,心里没谱。
孙立国朝着柜台里头喊:“小张!赶紧出来招呼人!”
张进学立马从柜台后钻出来,鼻梁上的黑框眼镜滑到鼻尖,他腾出一只手往上推了推,冲李哲点头:“李哥。”
接着喊上另外俩业务员,从储物间拖出几张折叠桌,往大厅角落一放,桌腿“吱呀”响了声。
他抱来一摞资料表格,往桌上“啪”地一放,冲门口喊:“大伙儿别挤,按顺序排队!先登身份证,再填申请表,哪儿不懂就问,别急着瞎填!”
种植户们慢慢排起队,孙强一瘸一拐挪到最前头,王二麻子攥着手续跟在后头,赵兵还帮着维持秩序,原本乱糟糟的场面倒顺当了。
孙立国引着李哲进办公室,屋子有十几平米大,靠墙摆个旧书柜,漆掉了不少,里头塞满了金融政策文件和账本,堆得老高。
办公桌是深棕色木头的,桌面擦得亮,就放着盏掉漆的老式台灯、一个印着“劳动模范”的搪瓷杯,还有几本摊开的笔记本,页边都卷了。
孙立国拎着暖壶泡了一杯茶水,递给李哲:“老弟,先喝点茶水。对了,柳主任知道你今儿带种植户来,估摸着一会儿就到。”
李哲接过杯子,指尖碰着温热的杯壁,愣了下:“哟,这可使不得,该我去区里见柳主任,哪能让她跑过来。
这样……中午我请客,您对镇里比较熟,咱安排在哪合适?”
“别别,信用社有招待经费,哪能让你掏腰包。”孙立国摆着手,又凑近些,声音压得低:“不过老弟,我听柳主任说,今儿要带个朋友来。”
“啥朋友?”李哲眉头皱起来,心里犯嘀咕——柳主任突然带朋友来,难道贷款的事要变?
“说是家农业公司的老板,姓钱。”孙立国顿了顿,又补了句:“而且我听人说,这姓钱的背景不一般,家里有不少人在农行工作。”
李哲手指在杯沿磨来磨去,就这点信息,摸不清啥意思。他想了会儿说:“要不叫上陈镇长?”
有对方在,真出点啥情况也能圆个场。
孙立国点头:“我也是这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