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彦博先取出一幅卷轴,两只手小心地展开,生怕给弄坏了:“这幅是齐白石的《墨虾图》,你看这虾的形态,虾身的通透感,还有虾须的灵动,都是齐白石的典型风格,是他晚年的作品。
现在要价八万六千外汇券,齐白石的画不用多说,往后几十年,价格肯定会稳步上升。”
李哲凑过去,眼睛紧紧盯着画中的虾,齐白石的画作自然不用多说,只要是精品画作绝对价值连城。
可兴奋过后,他又有些担心,他不懂书画鉴定,担心买到假货。
郑彦博收好墨虾图,弯腰取出另一幅卷轴。他手上动作比刚才还轻,像是怕碰疼了什么宝贝,一点点把绢布展开时。“你再瞧瞧这个——”
他声音里带着点藏不住的得意,“张大千四十年代画的《青城山水图》,是他从敦煌临摹回来的作品,价值九万二千外汇券。”
李哲凑过去看,只见画里的山峦是透亮的青绿,岩壁泛着赭石的暖调,山脚那座寺庙的院墙更是明黄得晃眼,颜色浓得像要滴下来,却又层层叠叠透着劲。
“你仔细看这色彩。”郑彦博用指腹轻轻蹭了蹭画边,“张大千在敦煌待了三年,天天对着那些老壁画临摹,回来后画风全变了。他最会用这种艳色,却一点不扎眼,你看这山水,又厚重又灵,像是能走进去似的。”
他顿了顿,又指着画脚那行题跋:“你看这字的笔锋,还有这印章的印泥色,都是那会儿的老样子。”
李哲的目光还黏在那片明黄院墙上,心里早亮堂了——上辈子虽没见过这幅《青城山水图》,但鉴宝节目里专门说过,张大千从敦煌回来那段时间的画,因为掺了壁画的技法,往后升值的空间大得很。
这两位大师的作品作品收藏价值极高,但仿品也不少,李哲有些担忧道:“郑师傅,这画看着是不错,可我不懂鉴定……”
郑彦博哪里不明白他的意思,笑道:“我这内柜的东西,都是荣宝斋从老藏家手里收的真货,平时主要给高级干部和外国友人看的,谁敢弄假货?你要是不放心,随便找国内的鉴定专家看都没问题。”
李哲看着张大千的《青城山水图》,心里更满意了,可对假货的担忧还是没完全消除,眉头依旧没舒展开。
郑彦博看出了他的顾虑,接着说:“李同志,要是你还担心,这样——我们荣宝斋可以请几位国内知名的鉴定大师,比如徐邦达或启功先生,让他们来给您做鉴定,鉴定费由荣宝斋承担,你看怎么样?”
这两位的大名,李哲经常在鉴宝节目中听到,都是书画鉴定领域的‘泰斗级’人物,行业地位和专业权威性被广泛认可。
如果没有荣宝斋的关系,估计他想见都未必见得到,“这两位先生能出鉴定书吗?”
郑彦博想了想,答道:“可以,但两位先生都是国家级鉴定核心成员,公务和学术任务繁重,具体哪一位能来和到场时间都无法确定。”
李哲心里的顾虑瞬间烟消云散,连忙点头,声音都比刚才亮了点:“郑师傅,那就麻烦您了。”
……
万安镇大营村。
下午三点多,李家新宅基地上干的热火朝天。打桩机“咚咚”地敲着地,钢筋碰得“叮当”响,工人们扯着嗓子喊号子,乱哄哄的。
新房从3月21号开工到现在,已经有五十天了。原先平平整整的地面上,两层小别墅的架子立起来了。
一层的墙砌到四米高,砖摆得齐整,水泥缝填得满当当;二层的柱子刚浇完,露着顶上的钢筋头。
院子的边儿也显出来了,外围拦着圈临时的破板子,上面用红漆刷了“注意安全”,字写得歪歪扭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