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让梨,朕一直不明白,是个怎么让法?孔融说,幼弟要敬重兄长,所以将大梨给兄长,小梨留给自己。
可孟子在《跬道》里说长兄如父,兄长爱护幼弟,是否该将大梨让给幼弟?如此一来,那么孔融的做法,是否置兄长于不悌?”
孔融让梨是孝悌之道,还是后人另类解释不让梨就挨打的避祸之道,或许只有孔融自己清楚。
皇帝明显采用避祸说,暗讽大臣把自己当孔融,太孙师傅当做梨子,让来让去的自作聪明。
事儿跟自家有关,褚遂良头埋的极低,尽全力降低自己的存在感。
涉及自家老祖宗,孔颍达就算知道皇帝在讽刺人,他也不能继续装傻:“陛下,孔融年方四岁,应该想不到这些。”
李世民淡淡道:“诸葛瞻殉国,朕十分钦佩他的忠诚,可若诸葛瞻在世,朕不会用这样的人。”
李承乾友情总结:领导思维,不要告诉我你做了多少,我只看你做成了多少。
不过,看孔颍达的脸色,孔颍达听到耳朵里的应该是:别告诉我孔融让梨时什么心思,只管想想孔北海的下场。其实这么理解,也没有问题。
上位者的手段,儒释道不管哪一家,朝廷需要了,才是圣人,真要是碍事了,圣人亲自来都得碰一鼻子灰,别说是圣人门徒。
“太子,你儿子的师傅,还是你自己来选。我选出来不合你的心意,别到时候又找朕的麻烦。”
李承乾为发挥老油条属性,笑吟吟的回了一句:“父亲,君臣父子,尊卑有序,臣幼承父亲训导,哪里敢找您的麻烦?不是不敢做,是想都不敢想。”
君臣父子强调忠孝,李世民轻轻一笑,好个小兔崽子,就差没说,别说自己做臣子的还没开始干什么不忠不孝的事情,就是干了,也是他这个做父亲教出来的。
众大臣在清理大脑弹窗,太子这一番话说出来的之后,他们自动想起玄武门。
“我儿最是孝顺,教导好了两个孙儿,我很是欣慰。太孙的师傅,还是你亲自来选,你选的师傅,你自己安心,教出来的孩子你也安心。”
朝廷讲究三辞三让,不过那对标的是黄袍加身的大事,给李觉请师傅还达不到那个级别,事不过三才叫度,他已经推辞了两次,皇帝让了三次,再推第三次就显得不识时务了。
方才皇帝跟孔颍达较劲儿,李承乾早就想好了措辞,思索片刻,他缓缓开口:“父亲,臣早年受教于陆师傅,师傅温厚端方,学识渊博,臣受益颇深。”
“可惜了,陆公英年早逝,朕亦十分不舍。”
好一个英年早逝,第二次听到这话,李承乾心里还是忍不住“咯噔”一声,八十了驾鹤西去叫做英年早逝,退休延迟已经不是事儿了。那句话咋说来着:前人有路,后人以赴,现在玩儿的都是祖宗玩儿剩下的。
“陆师傅不在了,可他留下的火种还在,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气氛烘托到这里,不能只是皇帝和太子的戏台子,房玄龄笑着问询:“太子说的是陆德明公的爱子陆敦信?”
李承乾含笑回答:“正是此人,左仆射好记性。”
“太子殿下过誉了。”
房玄龄笑着抿了口茶,陆敦信的确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江东士族有江北和江南,江北王谢袁萧,江南顾陆朱张,两晋以来大浪淘沙之后,江北的兰陵萧氏和江南吴县陆氏,就是眼下江东在朝中的代表。
结合方才皇帝说的孔融让梨,大梨给兄长占了,意思是东宫三师,处于詹士府核心层的长孙无忌和房玄龄,以及左右春坊下的左右庶子,都是山东和关陇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