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六月十三,大明都城南京。
“吱呀——!”
落日下,伴着一阵沉重的声响,大明都城南京坚固的金川门被慢慢打开,仿若一个时代的黯然落幕,又如同新篇章的缓缓开启。
随着城门洞开,城门一侧是开城投降的守城士卒、列队垂首的黯然寂寥;另一侧,则是城外军队气势冲天的群情振奋。
城门内外、恍如隔世。
似乎谁也未曾料到,这坚固异常的大明都城南京,竟会如此轻而易举地不攻自破。而这场历时四年的“靖难之役”,也以这样的方式,迎来了尾声。
眨眼之间,一队彪悍的北方铁骑未等城门完全打开,便已毫不客气地疾速冲入城内。随即,一支支来自燕云的战马铁蹄,凶狠地踏在城内青石路面上,密集的“哒哒”声隆隆作响,令站在道路两侧的守城士卒们脖子直缩、头皮发麻。不过,这些入城的燕军骑兵却根本无视一旁躬身而立、瑟瑟发抖的众守军,而是快速接管了金川门的防务,并将一面硕大的“燕”字大旗插上了城头。
正是这面旗帜,自四年前靖难之役爆发,由北平出发、辗转千里,历经四年的风雨,如今,终于插上了大明都城南京的城头。而燕王朱棣与建文帝这对叔侄之间的皇位之争,似乎也终于尘埃落定。
下令开城的守将抬头偷瞄了眼那代表着燕王朱棣的旗帜,夕阳的余晖下,只隐隐觉得,那本应是亲王规制的旗帜,似乎尺寸上已稍稍僭越了朝廷的礼法。甚至,不知是否是自己的错觉,借着落日的映照,更像是为那旗帜的四边撒上了一层亦真亦幻、象征着帝王的御用明黄之色......
但随着越来越多的燕军兵将已大步入城,守将再没有眼力,在无数寒光闪闪的刀刃之下,也知道现在根本不是计较这些礼法规矩的时候,只得继续垂着脑袋,带着身后的一干守军士卒,静静恭候着那位大人物的入城。
自己的性命今晚能否保住,乃至以后的荣华富贵,就全凭他的一句话了。
“呜——!呜——!”
这时,只听几声号角从已被燕军控制的金川门城头上响起,那是大明亲王入城时的特有角声,守将竖起耳朵仔细一听,这入城的号角倒是还合乎礼制,没有像旗帜那般出格,心中不禁五味杂陈,自己也说不上究竟是何滋味。
而紧接着,一队衣甲华丽的侍卫已开道而来。守将暗忖,下面入城的,必是那位此番率军南下、与当今皇上争夺帝位的燕王殿下了,赶紧率一干手下在路旁单膝跪地、抱拳行礼。众人视线更是不敢有丝毫地上扬,只能垂首望着面前的青石板。
随后,四周忽然逐渐安静下来,守将俨然感到了一种无形的压迫感,正在一步步地逼近。不多时,当四支装有鎏金蹄铁的战马马蹄映入守将的眼帘、并在其面前缓缓止住后,守将深吸一口气,依旧未敢抬头,而是立即高呼道:
“末将恭迎燕王殿下入城!”
而后,便大气也不敢出,静静等候着面前来人的回答。
可是,在这令人忐忑不安的沉寂中,却久久没有听到面前马背上之人的任何回音......
此刻,周遭几乎鸦雀无声的寂静,恍如一把无形的利刃,在一寸寸地逼近着守将的脖颈,仿佛命将不保。
此间唯一发出些许响动的,便只有守将目之所及处、面前那匹冷冷打着响鼻的战马。同时,也能依稀看到自马鼻中喷出的、一股股不可一世的雾气。
顷刻间,守将只觉得汗如雨下,胸中心跳不断加速,背后更是顷刻之间便已被冷汗浸湿。低垂的视线之中,依旧只能看得到马蹄。马腿之上,却是完全看不到,也根本不敢抬头去看。而面前的战马仿佛此刻也正在扭头扫视着自己,不屑的响鼻声中,除了傲慢外,似乎,更带着几分隐隐的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