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生活也十分简朴,常穿一身布衣麻鞋,治国理念很有点汉初的黄老思想,“我无为,百姓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也许他达不到这个境界,总算有几分意思在里头,总之就是不折腾,这点跟李嗣源很像,晋国百姓的生活也能达到“粗为小康”的水准。
如果只是从晋国百姓的角度讲,石敬瑭算得上是一个合格的好皇帝。
石敬瑭死前传位自己的儿子石崇睿,不过石崇睿还是小孩子,衣食起居都要人照料,在五代十国的乱世中怎么可能治理得好国家。
宰相冯道很干脆矫诏传位给石敬瑭的侄子石重贵,其实就算是他不改,兵权在握的石重贵也不会罢手,只会让朝廷更加的混乱,不如一次到位。
石重贵比石敬瑭有骨气多了,他告诉耶律德光虽然叔叔认了你当干爹,可这是私人的事情,从公事上讲咱们两个都是皇帝是平级的。
也许耶律德光看到石重贵的信只是笑笑就扔到一旁,倒不是他的肚量有多大,当时晋国政治民生都十分稳定,契丹想要吞下晋国并不容易。
不过石重贵没让耶律德光失望,登基之后先是让自己的小婶婶冯氏做了皇后,还让冯氏的哥哥的做了左仆射,可是这位大舅子一手捞钱一手弄权,“由是朝政日坏”。
石重贵在政治上不清明,在社会民生上更是混账。天福末年,后晋国内发生严重灾害,饿死几十万人,石重贵不但不大力赈灾,反倒是派出了三十六名使者,卖力的搜刮民财,与抢劫无疑,天下百姓“大小惊惧,求死无地。”
搜刮的钱财石重贵也没有拿来整饬军备,大部分都用进了他自己的腰包,可谓穷奢极欲、纸醉金迷,这个“硬骨头”的侄子在内政方面,跟他那个“贱骨头”的叔叔,差了十万八千里。
晋国的情形,耶律德光看得十分清楚,他磨刀霍霍已经等待多时,见晋国乱象已生,便挥兵南下。
石重贵的膝盖立刻软了,当下就向耶律德光求和,耶律德光打定了主意要收拾他,自然不会轻易罢手。
耶律德光想故伎重施,像当年对付李从珂那样围困晋军,晋军一度缺水缺粮,情况十分危急。五代的士兵,贪财好色、无法无天,连最基本的忠诚都没有,不过他们还有强大的单兵素质和血性。
面对在中原烧杀劫掠的契丹兵,晋军爆炸了,七万契丹骑兵被杀得屁滚尿流,伏尸数十里,耶律德光骑着骆驼侥幸逃脱。
契丹骑兵不过尔尔,志得意满的石重贵一度生了收复燕云十六州的心思,在这点上可比赵匡胤强多了。
有决心是好,可是总得付出行动,打造兵甲,训练士卒,积蓄粮草石重贵一样都没干。因为他不舍得花钱,学起了前辈李存勖这个铁公鸡。
关键是他还识人不明任用野心家杜重威,杜重威是石重贵的老姑父,可是一心想着要当下一个石敬瑭。
杜重威很会盘算,可是耶律德光更会盘算,他没打算再扶植一个石敬瑭,而是要入主中原为契丹人开辟天下。
开运三年,耶律德光再次率军入寇,只一件龙袍就把杜重威收买了,不费吹灰之力收降了十几万大军,石重贵手里只剩宫中侍卫,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
到底是一场干亲,耶律德光也没有把事情做绝,后晋皇室被撵出皇宫,打发去了东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