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胤天下 > 【第三十章 说书】

【第三十章 说书】(5 / 5)

未出燕西村,便能名动燕州府,这对王易接下来考府试可是有莫大好处的,洪礼忠骂他作甚?

对古代的读书人来说,八股文固然重要,但名气也同样重要。要是有了文名在外,哪怕是一介布衣依然能受到文人待遇。

只是,这个学生讲的故事精彩固然精彩,就是用词太过白话,他这做老师的还得从新进行归纳整理。但也借着整理之名,先从王易口中先睹为快。

不过王易说的有点杂,而且有些故事难登大雅之堂,比如在洪礼忠就觉得《射雕英雄传》中讲述铁枪庙中那一段时,竟然说黄蓉的脚丫好看,这就颇为不妥,有伤风化。还有《天龙八部》里,怎么会有与朝廷比肩的江湖帮派呢,还用帮派之力与异族对抗,简直是胡编乱造,极不可取。

王易有心想说,这可是后世武侠巨匠金庸老先生的大作,你一个村野秀才,哪有资格置喙,后来想想也就罢了。

毕竟后世的武侠,在这个时候还是不如《三国演义》之类的正统改编文学更能入读书人的法眼。

也幸好王易对《水浒传》记忆不深,所以就没把动辄“哥哥救我”的典故说出去,不然要是讲这一百单八将替天行道的故事,估计会被蔡公权抓去坐监吧?

不过,洪礼忠不喜欢武侠,并不代表没人喜欢。

胡山那帮浪荡子就对《射雕三部曲》极为推崇。

自从胡安过了县试,他老子胡山就整天乐的跟打了鸡血一样,下地干活都多了三分气力,对胡安就更是不管不问。

胡安从县城回来,身上可是带着钱的,把梁哥儿和六哥儿的钱一还,还带着他们吃喝一番,之前的仇怨也就一笔勾销,两下里感情似乎还比从前更亲密一些。

自从王易开始说书以来,胡安也不跟那些人去胡混,反而带着他们还有洪记扑铺的那帮浪荡子跑来听书。

也是这胡安有头脑,听书之余,还会带着瓜子零嘴来贩卖,卖得的钱还给高家圆圆分成,又给王易添茶水,简直服务的周到备至。

一时间,胡安的名声在燕西村也变得好转不少。甚至都有人去他家提亲了。

那些浪荡子的父母见自家孩子没再去扑铺鬼混,反而跟着听书涨见识,也是一片欣喜。有好听书但来不了的,还会让自家孩子早些去抢个好位置,听完书再回来讲给他听,倒也是两全其美。

想听书的人越来越多,有时候高家院子内外都站满了人,连围墙上都坐着一大堆熊孩子上蹿下跳,时不时还会摔倒几个,惹的大人怒斥,哄哄闹闹,跟赶庙会一般。

王易一见这样下去不是个事啊,自己就算喊破喉咙怕也无济于事,更重要的是,他讲这些故事可不是为了给他们听的,是为了给圆圆听的,现在这算什么?将恋情公之于众吗?

更重要的是,他跟做“坑王驾到”的那位一样,挖了太多坑,《西游记》讲了一些,《射雕三部曲》也东一点西一点的讲过,《三国演义》说的最多,但也还没讲完。

一到傍晚,整个高家院子闹哄哄的,有要他继续说三国的,也有叫他别忘了女儿国国王的,更有胡安等一众浪荡子让他快些讲萧峰大战铁面人的,简直是一团乱麻。

王易就算真跟孙猴子似得有三头六臂也讲不过来啊。

幸好,这时候林老给他出了个主意:反正现在农闲,不如重新找个场地,哪怕就在城南的茅屋前也行,由他们来讲这些故事。同时卖点瓜子零嘴之类的吃食,咱们也能赚点小钱。

要知道,这些故事对于燕西村的人是新鲜货,但对于他们来说,其实都是耳熟能详的老故事了,又不是正要说书,大致能把故事说完,给这帮没夜间娱乐生活的村民们一点快乐也就行了。

“我看行!”林耀先第一个表示支持,“我来讲笑傲江湖,我对这个熟。”

“那我说西游吧,不过是电视剧的西游哦,不是书本上的,原著我就看过一遍,记不住那么详细。”杨敬元说。

李胤就别想了,他记得住也不会去跟人长篇大论。

李化羽最近也烦,不愿说。

林老倒是能说《三国演义》,甚至能把原著里的味道给说出来。但他还想说《水浒》,让王易拦住了。

王易仔细讲解了一番水浒传里面的造反精神不能传达到武陈朝的重要性,这才让林老打消了念头。

“老不看三国,少不看水浒,你可别把胡安那些浪荡子给带坏了。”李化羽劝道。

所谓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林老答应不说水浒了,但他儿子却记住了这句话……

最新小说: 不做女主做系统 特种兵:开局打爆一个连 红楼潜龙 三国时期之神界外传 明末:从游秦淮河开始 登基吧!大王! 纨绔小将军 帝国大闲人 烟冥望阡陌 亮剑:不装了,是我在辅佐李云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