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新顺1730 > 第二六四章 歪经已成(中)

第二六四章 歪经已成(中)(2 / 4)

在这里,生产力,不只是包括科学技术,工厂,设备,机械,产品等等。

还包括政治制度,社会与文化道德,社会运转形态、法律等等因素。

简单来说,就可以理解为“工业化”一套包括技术、工厂、产品,以及与工业时代相配套的政治制度、社会道德、文化产品、社会运转、工业化时代的法律、工业化时代的意识等等、等等。

也就是说,“工业化”、或者说,工业时代,被视作一种目标。

而国家,或者说,政权,将作为一个“工具”,来实现这种目标。

一切,以这种定义下的“生产力”的发展,为目标。

定义的区别,在于老马定义的生产力里,是不包括生产关系的。而是作为“寻求到底是啥玩意儿决定了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的答案,即生产力。这是一种逻辑演绎。

而李斯特定义下的生产力,是一种直观的观察印象,甚至可以说,是以国富这个概念为出发点的,发展国民经济的直观的具象解释,甚至是一种对“工业化的具象描绘就像是描绘一种植物,是什么样的叶子、花是什么色的之类”。

当然,魁奈也谈过生产力这个词。但魁奈是重农学派的,其基础是农业是唯一创造价值的产业,所以,生产力这个词在魁奈这里,又指的是专指农业。

故而,生产力这个词,在不同的文章、不同人的学说里,是有不同含义的。

用一个粗陋的生物学比喻。李斯特的生产力,类似于描述性生物学阶段,是描述植物长啥样;老马的生产力,类似于分子生物学阶段,是阐述为啥这玩意儿这样、是啥玩意儿决定、啥基因决定的这花是紫的还是黑的。

而在大顺的现状下

,到底哪种更容易被理解、被接受

在大顺此时皇权还稳固的很、资产阶级瑟缩着、农业还占据主导地位的社会形态下,加上刘钰的断章取义的潜移默化,显然,大顺的实学派,更容易接受的是李斯特的生产力的概念。

毕竟,刘钰忽悠的基石,是“国民财富总和”的定义所引出的。

而从这个基石,又推出了所谓的“小块地小农宏观意义上的无效劳动”这个概念。

再由“宏观意义上的无效劳动”,推出了“工商业容纳更多人口,创造有效劳动”的想法。

最终这个“工商业发展,容纳更多人口”的描述,实质上就是李斯特经济学的“生产力”概念。

包括工商业发展后的法律、道德、法规、国家政策、以及科技、机器、工厂等等。

在这里,“生产力”这个概念,被扭曲为一种“工商业发达的社会的先知般的描述”。

而不是针对先秦制度、周礼空想、小农经济、皇权、地主、士绅、租佃等等这些社会生产关系的解读。

一旦这样理解生产力,自然会出现许多问题。

比如,“先发国家是正确的、所以是正确的”,你看,未来已经摆在那了,如果你和在一些技术上更发达的国家不一样,那一定是你错了。

毕竟,既然是是“描述性”的阶段,那么一株“长成的植物”就活生生地摆在那,你把自己改造成那样就是了。

如果你和那个不一样,你要先考虑一下你肯定是做错了。如果对面的花开的并不如你的“鲜艳”,那你要先考虑一下是不是你对“鲜艳”的定义出问题了。

这种对生产力概念的扭曲,自然会有很多负面的问题。

不过于此时的大顺,这些负面问题,暂时来说还并不具备现实意义。

最新小说: 不做女主做系统 特种兵:开局打爆一个连 红楼潜龙 三国时期之神界外传 明末:从游秦淮河开始 登基吧!大王! 纨绔小将军 帝国大闲人 烟冥望阡陌 亮剑:不装了,是我在辅佐李云龙